与农民紧密合作才有钱赚这个投资风口向农民敞开致富大门(三五块钱一袋的预热料理包真
很多村干部都想带领村民发展产业、致富增收。有乡村振兴的好政策、村集体有一定积累、村内有土地和劳动力,各种要素齐备了, 干点什么好呢?选准一个适合的产业不容易,有条件的不妨试试参与到预制菜中来。这是目前一个极热的风口,而且与其他行业不同,这个风口再热也离不了农村,必须与农村紧密合作才有钱赚。
1、产业规模大。根据专业预测,几年内预制菜行业市场份额将达到万亿以上,这个春节很多人都吃上了预制菜的年夜饭。如此大的一个食品行业,对肉蛋禽菜等农产品的需求量也大,正是订单农业、批量供应的好机会。而且预制菜行业刚刚起步,还处于上升期,各类企业寻找合作基地的势头比较猛,也比较方便接洽进入。
2、紧贴农村生产。为了保证预制菜品质,很多企业非常关注农产品原料的新鲜程度。要想产品新鲜,就必然要在田间地头第一手“初加工”。因此预制菜加工车间(至少是初加工车间)必然要紧贴农村田间地头,企业势必会到农村寻找生产基地和初加工基地,这时候村里的合作机会自然就来了。
3、劳动力需求大。肉蛋禽菜等农产品初加工,属于劳动密集型岗位,需要的劳动力比较多。虽然有机械化生产,但是一些预制菜特别是面食又突出“原生态”“纯手工”“古法”等概念,等于给农民新的就业机会。相对而言农村用工成本低,一些预制菜生产环节愿意留在农村就地加工。
4、进入门槛不高。听起来高大上,但是预制菜种类丰富、门槛不高,高端大厨料理是预制菜,馒头白吉馍也是预制菜。涉及蔬菜、面食、五谷杂粮方方面面,这么宽广的渠道,总有一个是与农村联系上的。
1、农业生产规模。在肉蛋禽菜、水产等行业内,能够形成一定的生产规模或者优势产量,最好是统一生产质量可控,如果再有一定的知名度就更好了。
2、劳动力。村内有足够的年轻劳动力,能够从事蔬菜种植、净菜加工、物流运输等环节。如果村内有特色农产品加工户、农业非遗传承人,就更是锦上添花了。
如果具备以上条件,就可以深入研究一下预制菜行业了。既可以自主生产经营直接杀入赛道,也可以与大品牌合作搞订单农业、基地供应,跟着把钱赚。
“下单购买→依照说明依次加热,就能够完成一顿节约时间又满足味道的大餐……人人皆可体验星级厨师出品大餐的快乐!”
自改革开放至2013年前,我国餐饮业一直保持两位数增长。自八项规定出台后,虽然高端餐饮受到一些影响,但是大众餐饮的增速仍稳定在8-10%,截止到2019年,我国餐饮市场规模已近5.1万亿人民币。
2020年受到疫情影响国内宏观经济环境发生变化,餐饮堂食大量关闭、消费收紧,餐饮企业普遍面临经营困难的情况,不得不着手于解决资金紧缩、客源急剧下降的问题。然而令人意外的是,在关店数成比例上涨的同时每年仍有大量的新兴餐饮企业入局,包括个体户和小微餐企,连锁餐饮企业对于环境及自身更是抱有极大的信心,未来仍将恢复10%左右的高速增长。据《2021年中国连锁餐饮行业报告》显示,2021年中国餐饮市场规模达4.7万亿元,国内餐饮行业的直接从业人员在2000万左右,预计2024年餐饮市场总体量将达6.6万亿元。
从麦肯标准化的经营方式被奉为“上宾”以来,我国社会餐饮业开始不断探索“标准化”,预制菜等“去厨师化”的食品加工流程,这也确实让我国餐饮业——特别是部分中式餐饮摆脱了对厨师的依赖,大踏步快速发展,诞生了一大批优质餐饮连锁品牌。厨师似乎从餐饮的“关键先生”变成了无关紧要,但事实确实如此吗?
标准化的首要前提,便是调料、食材、烹饪时间的标准化,要确定并实现这个标准化,后端需要厨师大量的试验。目前的预制菜赛道,诸多餐企都还在不断摸索,尚没有强势品牌出现,其中一个原因就在于,不少消费者反映预制菜的口味、口感不如预期。预制菜想真正从B端进入C端市场,进入大流通市场,除了包装、运输,有创新意识、了解消费者喜好的厨师也非常重要,这就对厨师、食材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为了保证口味、口感符合大部分消费者,餐厅的菜品不止需要一个厨师,可能是一个厨师团队。
中式餐饮在餐饮行业整体向标准化发展的大背景下,厨师的作用表面上似乎正在下降,但随着消费者对健康、养生的需求不断提高,对中式餐饮在现炒、营养配比、预制菜等方面都有了新需求,厨师、新食材仍是中式餐饮发展的关键。
我国餐饮的标准化发展到现在,大家应该能达成这样的共识——“去厨师化”并非不需要厨师,而是需要知识背景、专业素质更高的厨师。更不要说从2019年开始,中式快餐就有了“现炒”的趋势,在年轻人愈加看重健康养生的背景下,乡村基、老乡鸡等中式快餐头部品牌,都开始将“现炒”作为发展的关键词,大米先生更是直接打出“现炒”招牌。
厨师会失业?这简直是无稽之谈。从口味方面来说,餐饮的核心是厨艺。从消费者心理感受来说,眼前热气腾腾的一桌饭菜,已经被密封了几天甚至几个月,而调制这桌饭菜口味的“神秘大厨”,也只是用工业化手段批量料理。这顿饭就变成了一个快节奏生活工作下的“解决方案”。
传统中华厨艺中的炒、炖、煸、煮、焖等技巧细节差别所产生的味道区别,物无定位适口者珍的舌尖感受,神秘玄学一般的大小火候把控,锅勺碰撞菜香阵阵的厨房烟火气,才是吃饭仪式感的重要部分,也是中国菜的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