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事】“预制菜”在上海火了!不会做菜也能烧一桌子菜!
预制菜交易预制菜批发供应商如果把预制菜的定义放得宽泛些,那么半成品、速冻食品,甚至方便面等即热、即食、即烹类食材,都可以算预制菜。它是食品行业工业化、标准化演进中的必然产物,在欧美国家已流行了几十年,在日本甚至已占到人均餐饮支出的近90%。
然而这两年作为“新风口”崛起的预制菜行业,显然是一个狭义的、更高门槛的概念。它指向那些加工起来方便,吃起来却有大厨风味,甚至能够体现生活品质的商品,常常也被称为快手菜。
据企查查披露,2021年,中国预制菜相关企业新增4212家。2020年以来,获得千万级、亿元级融资的相关企业超过20家。甚至有机构预测,未来5-7年,预制菜行业有望达到3万亿元以上规模。
而在预制菜的“引爆”过程中【城事】“预制菜”在上海火,有一座城市备受关注,那就是上海。从业者普遍认为,上海是“最有希望做强预制菜”的地方,这究竟是为什么?未来一段时期,预制菜又能否成为本土一条发展新赛道?记者展开一番探访。
根据中国饭店协会的统计数据,我国正餐类餐饮企业平均人力成本占营收比例高达21.35%。使用预制菜,不仅可以大幅减少后厨人员数量、降本增效,还可以让餐厅的菜品标准化,实现连锁经营。
因此,国内预制菜最早发源于B端(面向餐饮门店)。直到2020年前后,预制菜才开始走进C端(面向普通消费者),从此启动大发展。
有人把这一变化归因于疫情。因为从时间点上看,正是由于一批餐企经营受疫情影响,才陆续推出自热火锅、快手菜等产品来抵消堂食损失。
然而,随着疫情局势趋于平缓,对餐饮整体影响也逐步减小,预制菜却依然保持了较强的发展势头。人们这时发现,原来消费者对于预制菜早已有了显性的需求,特别是在一些超大城市。
张鸣来上海工作三年了,因为从事IT行业,加班较为常见。为了更快速方便地吃到一餐饭,他时常点外卖,或者煮方便食品。
从去年开始,他尝试购买预制菜,从此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生鲜电商平台上,预制菜种类很丰富,从主食到轻食,从西餐到中餐,从功夫菜到甜品都有选择。买回来化冻加热就可以了,非常方便,口味也不输餐馆。”
叮咚买菜预制菜负责人欧厚喜告诉记者,公司从2020年6月启动布局预制菜业务,起初公司内部也有人不大看好。“特别是我们首次推出小龙虾预制菜,有几个做市场的‘老法师’说,预制菜肯定卖不过生鲜虾。”
结果恰恰相反,小龙虾预制菜在上线个月内,销量就和生鲜虾打平,如今已远远超过后者销量。“可见只要口味足够打动人,大多数家庭还是愿意买现成的。”欧厚喜说。
打动人的还有预制菜的价格。在一些生鲜平台上,三盒700g的小龙虾,售价在100元左右。倘若在饭店里吃或点外卖,价格则可能要翻3-4倍。再以牛大骨为例,生鲜平台上销售的预制菜价格约为100元左右,而一些连锁餐饮店同样也是使用预制菜原料,同等分量售价则超过200元。
“这是因为相比餐饮门店,直面C端的预制菜免去了厨师、场地等中间运营环节,价格普遍便宜30%-50%。”欧厚喜说。
与此同时,预制菜消费场景的多样性也是其备受欢迎的原因之一。今年春节期间,叮咚买菜在北京地区的销售客服经常接到一些咨询电话,问某一款酱肘子是否有货。一些消费者认为,预制菜包装精美又实用,拿来送人或者带到亲戚朋友家一起吃,是很好的社交产品。
还有一些消费者对“回家吃饭”有深厚执念。预制菜的出现,补足了他们在个人厨艺上的短板,也满足了他们自己在家做饭的烟火气和仪式感。
去年,专门从事预制菜生产的上海盘点食品科技有限公司,面向C端的产品销售额首次超过B端。“C端预制菜产品已占到我们总产量的60%以上。”公司负责人伍顺说了!不会做菜也能烧一桌子菜!。今年的销售高峰期,叮咚买菜的牛大骨预制菜单日销量可以超过1万份。【城事】“预制菜”在上海火了!不会做菜也能烧一桌子菜!,本站所有文章均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删除,敬请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