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火的预制菜你吃了吗?
预制菜供应链平台预制菜,顾名思义即经过提前加工制作过的菜品,一般采取冷冻或真空包装形式保存,消费者购买后只需要经过简单的加热或料包组合等简单处理即可上桌食用。由于其方便快捷,再加上在Z时代崛起、宅经济和后疫情时代背景的推动下,预制菜这道风仿佛愈演愈烈。
尤其是在今年春节前,不知道你是否注意到,无论是线下商超还是线上电商平台,预制菜已悄然上位并且数量庞大,选购清单更是从盐水鸭等简单菜肴到国宴级别的佛跳墙等复杂菜系,可以说南北大菜应有尽有。甚至还有盒马鲜生等商家提供全家福预制菜套餐、整桌年夜饭预制菜套餐等形式吸引消费者,让预制菜在2022年春节成功出圈。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仅2022年1月份,淘宝平台上的预制菜销量,同比涨幅就超100%。1月尚未结束,京东生鲜的预制菜整体销售额也已突破千万,同比增长94%左右。除了销量大涨,预制菜相关企业注册量也与日俱增,从2015年时的4000家,一跃增长至2021年底的8万多家,其中不乏像“麦子妈”新兴品牌和上海老字号梅龙镇酒家等一众餐饮老玩家。
懂的人都懂,预制菜曾是餐饮行业不能说的秘密。因为如今遍地开花火到天际的预制菜,其实并不是新鲜事物,不过是速冻加工品的“进阶版本”。早在2000年的时候就有好德睐等餐饮企业开始出售预制菜,但由于保鲜、物流等技术原因,成品局限在简单的饺子、粥等产品。
到了2010年前后,我国的餐饮业逐步走向连锁化,正规化,餐饮企业对餐品的标准化和稳定性提出更高要求,同时人工成本的上涨以及外卖行业的催生也助力广大餐饮企业瞄向了可以帮助他们降速增效的预制菜。此时方便快捷成本低的预制菜顺理成章被应用到各个餐饮企业。只不过为了餐饮企业“现炒现做”的名声,无人提及罢了。
在消费者端,随着经济水平越来越高,生活节奏越来越快,消费者对出餐速度和营养品质等有了更高要求。此时,营养丰富、方便省时、选择多样的预制菜便成了不二之选大火的预制。此外,除去日常餐饮需求,当遇上节假日,尤其是类似年夜饭、团圆饭等重要节日时,预制菜更能大显身手。
尤其是这两年面对疫情,各地消费者相应国家在家吃饭、就地过年号召,虽然冷落了餐饮业,但给了预制菜更大的发展空间菜你吃了吗?。从家常菜到各地名菜、硬菜等五湖四海不同菜系、菜品的预制菜可以让消费者不费吹灰之力的“瞬间”丰富餐桌。这对于想要提升节日气氛,又懒得动手花费数小时制作复杂菜品的年轻人而言无疑是完美的存在。
当然,在“颜值即正义”“朋友圈晒天下”,包装精美,摆盘精致的”高颜值”预制菜在让消费者足不出门在家吃遍天下的同时,还能充分满足消费者尤其是Z时代的年轻人对节日餐桌要求的仪式感和发朋友圈“炫饭”的需求提升他们的幸福感,因此预制菜在今年春节大火备受追捧,也不足为奇。
就消费者最看重的”食品安全”而言,预制菜就饱受争议。毕竟现在可以让消费者有口皆碑的优质品牌少之又少、再加上低劣质品泛滥,预制品的食品安全问题不容小觑。例如打开电商平台预制菜销售评价不难发现,几乎每家店铺底下都有消费者吐槽质量参差不齐、标识不详细、菜品变质腐败、菜内含有异物、商家虚假宣传等多方面问题。实在不行,就说一句,9.9包邮的“佛跳墙”你觉得能吃?
除此之外,消费者对预制菜的诟病,很多还集中在食材是否安全新鲜这块。从预制菜的包装介绍上不难发现,大多数在-18°的冷冻保存的条件下,一份预制菜的保质期竟然可以是一年!试想一下,已经做熟的蔬菜、肉如果在一年之后重见天日送入口中,即使锁鲜技术已经无可挑剔,但和坐在饭店里,看着大厨新鲜出炉的美味佳肴相比,口感、营养自然不言而喻。
毋庸置疑的是,即便各种技术再成熟,大厨现炒现做消费者现吃的消费场景也绝不会消失殆尽,甚至是美食行业天花板的存在。而作为高于外卖又低于门店餐饮的预制菜,这条新赛道无疑风口正盛。面对尚存争议和层出不穷的挑战与竞争,预制菜的各路大小玩家能够有良好的抗风险能力,又能否走的长远稳妥,让我们拭目以待。返回搜狐,查看更多大火的预制菜你吃了吗?,本站所有文章均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删除,敬请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