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菜进校园是安全提升吗?为什么引发担忧?
“预制菜进校园”是近期互联网上最热的话题,起因是某地中学引进了预制菜供应商,引发了家长们担忧和强烈反响。
有网友提出:“原来专家说隔夜菜不能吃,得倒掉,那么预制菜算不算隔夜菜?产生的细菌如何处理。”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在现实生活中,一些家长为了不让自己的孩子吃预制菜,干脆辞掉了手头的工作,每天专职在家做饭,做好之后再送到学校。
所谓的预制菜就是预先制作好的菜肴,将肉类、蔬菜、海鲜等食材,提前制作成半成品或者成品。消费者购买之后,通过简单的烹饪或者加热,就可以食用。
据了解,全国和预制菜相关的企业,在2018年的时候,只有8000多家。到了2022年,就快速增加到7.6万家,整个行业在快速的发展。
预制菜通过直接采购和销售,一头连着种植业、养殖业,另一头直接面对消费者,减少了很多中间环节。大规模生产的安全程度,在一定程度上比小农式生产要高一些。
但是,我们一直提倡吃新鲜健康的食品。预制菜制作需要时间,运输需要时间。到学校后,还有二次进行加热,食品还会新鲜吗?
在现实生活中,一些预制菜为了保证储存时间,难免会在菜品里面使用一些添加剂,你希望孩子吃到这样的食品吗?也许你会说,市场销售的很多食品,包括到饭店用餐,里面都会有一些科技狠活儿,放一些添加剂,再吃一些也无所谓。
2019年4月1日起施行的《学校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管理规定》,第二十一条明确指出,学校在食品采购、食堂管理、供餐单位选择等涉及学校集中用餐的重大事项上,应当以适当方式听取家长委员会或者学生代表大会、教职工代表大会意见,保障师生家长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督权。
说说自己的亲身感受吧。近期,本人在某地用餐的时候,也意外的体验了一把预制菜。6个人点了10个菜,冷热交替、荤素搭配,饭店不用15分钟,就把所有的饭菜给上齐了。品尝之后,觉得摆在餐桌上的就是食品,和美食没有一点关系。于是喊了大堂经理进行询问,才得知吃到嘴里的原来都是预制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