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江评论:“预制菜悄然进校园”何以引起轩然大波
荆州新闻网评论(评论员李卓然)近日,“预制菜进校园”话题引发网间热议,反对的声音不绝于耳。预制菜又称为预制调理食品,一般指大型的预制菜工厂,把食材、辅料加工成半成品或成品封装,然后出厂售卖。通常预制菜需要在冷链条件下贮存或运输,供消费者或餐饮环节加工者简单加热或烹饪后食用。学生们正处于长身体的关键阶段,预制菜食品的安全质量怎样?营养价值如何保障?家长和社会对这些问题格外关心。
预制菜既然是一种方便、快捷的餐饮方式,那为何“预制菜进校园”令人谈之色变呢?家长们首先担忧预制菜背后可能出现的食品安全问题,更担忧预制菜在营养方面无法保障。人们可以选择为了方便快捷偶尔吃吃预制菜,但恐怕不会有谁愿意“天天吃”,更难以接受让孩子“顿顿吃”。家长们对于预制菜进校园的另一种吐槽,是在没有预先告知的情况下悄然发生的。家长和学生们的知情权受到了侵犯,也剥夺了学生和家长在校餐上的选择权。
2019年4月,教育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和国家卫健委联合发布实施的《学校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管理规定》明确要求,学校在食品采购、食堂管理、供餐单位选择等涉及学校集中用餐的重大事项上,应当听取家长委员会或者学生代表大会意见,保障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督权。2020年8月,在前述三部门发布的《关于加强学校食堂卫生安全与营养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更是要求学生餐应搭配多种新鲜蔬菜,学生餐从烧熟至食用间隔时间不得超过两小时。显然,预制菜难以达到通知规定的相关要求。
预制菜与校园市场本就不契合。学校应该一心一意、倾力而为,高标准、严要求地办好校园食堂。孩子们的餐桌无小事,健康、营养、安全必须全链条严加管控。食堂的安全条件以及环境一定要得到切实保障,因为,如今学校食物中毒事件仍时有发生。有学者对全国各类学校食物中毒事件进行了统计分析,在致病因子明确的食物中毒事件中,微生物是主要的致病因子,事件数和病例数均占比过半。时间上,9月是学校食物中毒事件的高发时期,食物污染或变质是学校食物中毒事件常见的引发原因,占明确事件总数的一半以上。这个情况并不容易改变,微生物导致的食物中毒原因较多,例如食堂设备不足,冷链不完善;食堂管理存在漏洞,使用过期食材;食材加工储存处理不当,如生熟不分导致食材变质;餐具等未严格消毒;食堂从业人员缺乏基本卫生知识及责任心,卫生意识较差等。
对于各地教育部门而言,如何让学生吃到更安全、更美味、营养均衡的校园餐,才是应该重点思考的问题。孩子们吃什么、怎么吃,学校做什么、怎么做,都应当深入调研,充分听取各方意见,严格审核评估后作出决定。同时,各级监管部门要对学生食堂的招标管理以及采购、储存、制作等各环节严加监管,明厨亮灶。决不能让损害学生利益的“预制菜悄悄进校园”,顶了教育懒政的包。
1、凡本网注明“来源:荆州新闻网、荆州广播电视台”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荆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荆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