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6万家预制菜企业爆款只有个位数?业内:“卷得厉害没有利润”
预制菜厂家随着半年报发布,根据iFind数据,山东13家预制菜概念股(龙大美食、双塔食品、民和股份、惠发食品、*ST东洋、春雪食品、日辰股份、利群股份、得利斯、好当家、家家悦、仙坛股份、东阿阿胶)“喜忧参半”。其中,5家亏损,占比近四成。不过,其余8家净利润总计达10.36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3.74亿元超6万家预制菜企业爆款只有个位,可谓十分可观。
值得关注的是,相比去年同期,上述13家上市企业中有7家赚钱能力明显下降,净利润总额从1.69亿元降至-6.22亿元。与此同时,8月,食品饮料行业投融资数据量也从去年同期的14笔,降至8笔。
预制菜被认为是食品行业的万亿级新风口,其中山东预制菜相关企业达8400余家,数量全国最多。上市企业净利润下降背后,预制菜产业发展面临哪些问题,风口之中暗藏哪些玄机,记者进行了走访调研。
记者梳理发现,13家山东预制菜概念股中,8家属于制造业、3家属于农林牧渔业,2家为批发零售业,产品主要涉及生鲜半成品、油炸食品、预制菜肴、调理食品、调味料等。
今年上半年,共7家企业盈利能力同比下滑,分别是龙大美食、双塔食品、*ST东洋、春雪食品、日辰股份数?业内:“卷得厉害没有利润”、得利斯、好当家,其中5家净利润亏损,依次为,龙大美食-6.24亿元,双塔食品-0.68亿元,民和股份-0.40亿元,惠发食品-0.31亿元,*ST东洋-0.22亿元。
需要指出的是,对于从一季度的盈利0.21亿元断崖式降至亏损6.24亿元,龙大美食方面称,是由于传统业务占比较大,2023年上半年,受猪价持续低位运行及生物资产处置损失,加之资产减值的影响,致业绩亏损。
虽然有企业受到其他业务影响而导致亏损,但分析山东13家预制菜概念上市企业,在预制菜这一细分产品方面,赚钱能力仍然十分突出。如果扣除5家上半年出现亏损的企业,剩余8家净利润总计达10.36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3.74亿元。
例如,龙大美食半年报显示,其预制菜业务上半年收入9.62亿,较上年同期增长89.42%,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也提升至14.3%。
主打生鲜半成品、熟肉制品的得利斯,预制菜类产品上半年营收3.54亿元,同比增长15.89%,位列其全部产品增速第二位,高于企业营收增速5.98个百分点。
而渠道商出身的利群股份,在零售行业基础上,也在积极向上游延伸,发力食品工业,生产品类涵盖豆制品、米面制品、肉制品、水产品、预制菜等品类。2023年上半年,其食品工业收入达2668.19万元,同比增长31.4%,增速位列企业四大在主营业务之首,高于零售连锁、物流供应链及其他业务。
进入八月份,原本是水产品加工出口行业旺季到来之时,在位于山东青岛城阳区的一家企业生产车间内,却面临着产能闲置的窘境。
“出口订单下滑严重 ,不足以支撑连续生产。”企业相关负责人介绍,受国际局势影响,外需下滑,水产加工行业正处于下行周期,以企业为例,下设有贝类生产工厂、鱼类生产工厂、调理食品加生产工厂、调味品生产工厂,产品出口占比70%,欧美、日韩及大洋洲是主要出口地,但目前订单全线下滑,甚至不及疫情期间,对于企业经营影响较大。
与此同时,数据显示,目前我国预制菜相关企业超6万家,但观察一下各大电商平台的成交榜就会发现,除了水饺、面条、包子等偏传统的品类,预制菜肴中的爆品可谓“高度雷同”,大抵少不了酸菜鱼、小酥肉、水煮肉片等,几乎只能以个位数计。
有业内人士表示,对于预制菜研发来说,众口难调仍是目前最大的挑战,由于国内各个区域口味差异明显,开发一款“大众口味”很不容易。而预制菜市场爆品的重叠,也意味着准入门槛的下调,相关数据显示,在6.4万余家预制菜相关企业中,46.8%成立于1至5年内。而在大基数的企业竞争中,尤其对资金实力相对弱的中小企业来说,价格厮杀也就在所难免了,有食品加工企业人士直言,“卷得厉害,没有利润的”。
还有企业经营者向记者吐槽,并非企业不想创新,事实上他们每年都要开发数十款新品,但是真正上市的不足一,最终能够存活的则更是凤毛麟角。例如,企业曾经开发过南极磷虾类肉糜产品,初衷是主打健康高营养,并且为了迎合消费市场认知度,还复制为金枪鱼糜、鳕鱼糜,不仅与市面上产品差异化明显,也解决了口感和风味等技术难点,本以为万事俱备,但最终却铩羽而归,因为太过小众,市场教育成本太高,企业难以承受,“目前行业内,基本就是,春秋做捞汁,秋冬做烤鱼。今年下半年以来,明显感觉利润越来越低,竞争激烈。”
面对预制菜万亿大市场,记者梳理发现,2022年以来,广东、山东、云南、河南、福建等省份都已经相继出台支持预制菜产业发展的省级规划。
另根据iFind数据,目前A股市场共96家预制菜概念上市企业,广泛分布在2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广东15家,山东13家,上海、江苏、湖南各占8家,浙江、河南、福建、北京也都有5家或以上。
上市企业是各行各业龙头骨干企业的代表,但相对行业群雄逐鹿的态势,制菜概念上市企业的研发能力明显弱势。从研发投入总额占营业收入比重来看,根据已公布的最新数据,山东13家预制菜概念上市企业中,8家研发强度低于A股企业2022年的平均值2.3%,最高研发投入为东阿阿胶,约0.55亿元,占比为2.55%。同时,13家企业中,专精特新企业仅有两家。
上市企业研发投入有限,其后续预制菜“续航力”有待观察,而众多中小企业则是难以承受新品开发的“沉没成本”,强化研发与市场需求的“共振力”,显然是行业差异化发展第一步。
《2023中国预制菜企业竞争力百强研究》中指出,预制菜加工企业也要注重产品多样化差异化发展。受地域分布影响,中国各地预制菜产业发展各具特色,预制菜生产企业应基于当地产品特色和文化,针对不同的人群生产细分产品,针对不同的用餐场景调整产品结构,进而实现差异化竞争,增加市场份额。同时,企业可实现定制化、高端化,为消费者个人“量身定制”预制菜产品。随着消费者多元化需求的提升,当前预制菜品类发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可面向糖尿病人群、减肥人群或特定食物不耐受人群等进行产品研发,推动企业差异化发展。
国信证券认为,看好中国预制菜C端消费市场的未来空间,餐饮公司布局预制菜具有品牌力、研发力、供应链复用的优势,但在渠道建设、客户积累和产品周转等方面需要补短板,可以采取差异化产品研发(如保质期略长的SKU)、业务/股权合作等方式提升增长势能,未来或成为超预期的业务增长点。超6万家预制菜企业爆款只有个位数?业内:“卷得厉害没有利润”,本站所有文章均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删除,敬请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