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菜:一文全览2022年“高光时刻”
C端线日:中消协表示,预制菜菜品表示不详细,外卖、堂食中使用预制菜未告知,消费者的知情权、选择权收到侵害。
9月19日:广州海关数据显示,今年前8月,广州海关出口预制菜约2.3万吨,货值约13.6亿元。
“行业成名必备套餐”同样发生在预制菜赛道定义、标准规范、协会组织、会议、研究报告、入局者增多,出现更多细分品类以针对细分品类的品牌。
赛道新增入局者开辟了预制菜传统的3R分类或者分类以外的赛道。比如不同菜系的预制菜,预制川菜、预制粤菜、预制鲁菜等;比如宝宝预制菜,单品分量更小,更容易咀嚼,宣传“0添加”、“更营养”。
预制菜赛道出现了很多跨界“明星”玩家。其中,双汇、盼盼一类的食品企业做的是预制菜本菜,像格力、格兰仕、京东、顺丰等非食品企业,则做“预制菜伴侣”,入局预制菜产业链中品牌擅长的部分,并与生产预制菜的企业建立联系。
比如生鲜电商赛道:美团买菜有象厨;盒马有盒马工坊,还和一系列预制菜企业签订合作关系;叮咚买菜旗下也有“蔡长青”(家常小菜)、“叮咚王牌菜”(餐厅大菜、地域名菜)、“叮咚好食光”(健康、轻脂减脂的预制菜)等多个品牌。
年初预制菜初入C端市场,各个预制菜企业都在“烧钱转流量”,5折,抽奖,1分钱频频出现。但现在,部分C端市场的预制菜零售价格已有上调。
页面信息显示:现在鱼香肉丝已经变成23元/份,会员优惠价19.8元/份。如果没有会员,现在的价格是之前的两倍多。
预制菜和节日有着很深的渊源。它在春节这个节点上走红,从B端市场走向C端市场,创下惊人的销售额,在之后的庆典节日中,预制菜销量均出现不同幅度的增长。
五一:京东超市数据显示,全国“五一”期间预制菜成交金额同比增长超250%,日出库数量破百万;
回过头去盘点最初的预制菜大玩家,有人仍在B端默默深耕、有人潮水退去惨淡收场、有人不断试错寻求新方向。
工厂派是预制菜整个行业的根基,支撑起了目前预制菜的格局。虽然工厂派支撑起了目前的格局,但对于预制菜未来的高端发展方向是否能其决定性作用,仍有待商榷。
在品牌方向,餐饮派具有品牌认知优势,更能博取消费者的信赖,在菜品研发方面也具有资深的优势。但和工厂派截然不同的是,餐饮派的客单价较高,在性价比方面目前还没有打出自己的优势。
许多跨界派本身看好的是预制菜行业,“无知无畏”进入了预制菜行业,在没有一定基础的情况下贸然闯入,最终留下来一地鸡毛。
零售派:盒马、叮咚、盼盼等有自己的渠道优势和品牌认识度,但缺点在于没有自己的生产线路,需要工厂派来进行加工。
和其他派别切入预制菜的角度稍有不同,这些“大玩家”们并非亲自下场生产预制菜,而是从自身优势出发,推出预制菜行业供应链解决方案,打通预制菜产业的上下游全链路。
重点在于后端支持,主要解决预制菜行业的食品安全、库存积压、运营成本等一系列难题,不失为一个新的方向。
综合派本是做冻品或是肉制品起家,具有足够大的体量,也有团队优势、品牌优势、渠道优势,在预制菜板块发力,对于其他玩家而言也是不小的挑战。
这一年预制菜零售门店、预制菜餐厅都有多个入局者,比如深圳地铁,比如一些品牌的预制菜自动贩卖机。
但现在各个品牌还在积极地尝试中。贾国龙功夫菜门店模型还在不断升级迭代,舌尖英雄的门店模型也经历了消费者的考验
有人说它是:“猪狗食”,“工业垃圾”,“毁了中餐”,“动了中国餐饮文化的祖坟”,“你会同意你家孩子吃?”
也有人说它是:“食品发展未来式”,“开启餐饮消费新模式”,“今年相关搜索上涨877%,其中95后群体搜索占比超三成”,“五一假期期间,销量环比上涨500%”,“已培育超过500家相关的国家重点龙头企业,超百亿的超过15家。”,“数据显示,截至 9 月下旬,国内预制菜相关企业达 6.5 万家。2022年以来,新增预制菜相关企业1400多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