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影响“半成品菜”销量翻番农贸市场该怎么做?
这段时间以来,受疫情影响,餐饮行业遭遇的冲击,大品牌遭遇资金链断裂甚至破产,也早已见怪不怪了。为了减少损失,许多求生心切的餐饮企业甚至做起了食材外送生意。
有的通过组建微信群,将库存的食材以优惠价卖给通过微信下单的消费者。有的通过本身就具备的配菜和调味优势,将净菜切配的半成品和调料送到各家各户。
有消费者在体验过某火锅品牌的食材配送后表示:“配送过来时,锅底是现成的,只需要加水烧开熬制就可以了,而且,每一样菜都用包装盒装好,很卫生。只需要一个炉,一个锅,在家就能‘围着炉子坐,吃着火锅唱着歌’,太解馋了!”
这是消费者的真实体验,消费者对这种餐饮企业生发的新消费形式买账,也暗示着餐饮企业出现食材切配宅送这种新的业务模式将会在未来获得长足的发展空间。
为什么这里要说餐饮企业在切配食材外卖方面所生发的新生鲜销售场景呢?因为这里有一个当下非常热门的词,就是食材切配,我们也可以称之为“半成品菜”。
当下,疫情让人外出就餐的概率大大减少,甚至连外卖也不敢下单。更多的是自己买菜在家里烹饪、就餐。这也就为半成品菜的“逆袭”奠定了基础。
半成品菜相比于菜市场、超市等地的食材销售而言,最大的优势就是可以有效节省消费者的时间,省去了原本处于消费者端的买菜、切菜、配菜环节,使得在家烹饪变得非常方便;其次,在价格上,又比成品菜要便宜,新鲜度也看得见,吃得也更安全放心。
半成品菜在疫情期间大火,在盒马工坊甚至出现爆单的情况。但它也并不是什么新鲜事物,其实,这种半成品菜早十年就已经进入大众市场,更多的是在饭店的点餐环节以及超市的大型冷柜当中陈列销售,一直也并不引人注意。
疫后时代,随着人们对安全卫生敏感性的进一步提高,以前经常选择外卖草草解决一顿饭的年轻消费者对半成品菜的消费会越来越多。
从市场需求来看,农贸市场作为民生所需的“菜篮子”场所,最应该考虑到是,老百姓到底需要什么样的食材,毕竟消费者是与时代同变化的,市场需求也跟着变化。
疫后时代,随着食材配送市场走进千家万户,我们也看到了半成品菜将成为一个配送热点。农贸市场没有理由不去满足消费者的这波需求。
再者,农贸市场一直以老年人为主要消费群体,也一直渴望打破这种消费格局,让更多的年轻人参与到菜市场当中来。那么,现阶段积极发展半成品菜出售业务就将是一个很好的契机和切入点。
这个逻辑也很好理解,能够接受食材配送的大多都是靠线上下单的年轻消费群体。而这一波消费者的画像,不同于老年人,他们对于菜品的方便快捷有更高的要求,这也意味着半成品菜会受到他们的青睐。也就是说,农贸市场心心念念的年轻消费群体对半成品菜会有更高的敏感性和购买欲。
从市场竞争来看,目前,由于半成品菜发展火热,不少投资商也比较看好半成品菜配送市场的前景,甚至出现了专门做半成品菜的企业,与各大品牌超市进行合作。作为菜市场的老牌竞争对手,各大超市也在积极布局半成品菜更加完善的供应链和配送环节。
其实,因着菜市场商户的敏锐嗅觉,半成品菜也早已做得像模像样,融入到服务环节,只不过没有让其参与到配送环节中。例如,肉摊商户给要买肉回去做大排的顾客提前敲好制作大排所需的无纤维肉;蔬菜商户提供玉米剥离籽粒的半成品、去皮的毛豆、荸荠等;水产摊商户给需要做酸菜鱼的顾客削切鱼片等等。
由于商户对自己的菜品有更多的认识,哪些适合进行切配,怎么配菜会更好卖,如何与老顾客推销自己的半成品菜,他们更容易想出自己的办法。这在本质上体现为一种更优质的服务意识。
购买半成品菜的年轻消费者,除了看中切配好的半成品菜在烹饪中的便捷安全,还有可以通过半成品菜学会某些菜品的烹饪的方法。这就需要在半成品配菜和烹饪指导说明上下功夫。
特别是有些特色菜肴,很少下厨的年轻消费者并不知道该怎么去烹饪,因着半成品菜的切配甚至调料都已经准备在食材里,做特色菜的乐趣也将成为消费半成品菜的吸引力。
如果引进专门做半成品菜的第三方合作公司会是明智的选择,它们可以为市场提供半成品菜的丰富货源,不仅能增加菜市场的创新形象,也能提高年轻人入场买菜的人气。
消费者一旦在更优质的半成品菜上尝试成功了,得享自制的美味,又比餐馆同款特色菜便宜很多,自然也会复购。
一些较大的综合市场,可以专门预留空间筹备轻食配送或共享厨房业态。在这些业态中增加半成品食材切配和外送服务会更加容易,从而也能提高空间和人工的有效利用率。
这个时代越来越讲求时效,而半成品菜归根结底是时效时代的产物。未来的食材市场需要更多满足年轻人的需求,才能获得更大市场发展空间。因此,农贸市场改变传统的古板形象,用创新来做一次满足年轻消费者对于半成品菜需求的尝试,让年轻人重新回归菜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