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菜新零售白皮书》探究预制菜新零售当前现状和发展趋势
自疫情发生以来,“宅经济”“懒人经济”等新消费模式推动预制菜逐渐从B端走向C端,促使预制菜新零售进入黄金“预制”时间。面对具有万亿元发展潜力的蓝海赛道,众多食品、餐饮企业纷纷加码。但当前预制菜行业龙头企业尚未出现,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盈利表现尚不乐观,如何打造产品差异化成为预制菜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同时也对餐饮行业如何实现厨房工业化、降本增效提出更高要求。
据《SIAL预制菜新零售白皮书》显示,发展至今预制菜主要参与企业可分为五大类:专业预制菜企业、上游农牧水产企业、速冻食品企业、餐饮企业、零售企业。
专业预制菜企业产品品类丰富,但目前处于区域化发展阶段,工厂自动化程度不高,B、C两端渠道转型或兼顾难度较大;农牧水产企业原料优势显著,品控管理能力强,但对零售场景不够熟悉,终端需求把控、渠道分销及品牌打造能力较弱;速冻食品企业冷链物流能力、规模化优势和渠道分销能力强,擅于打造标准品,但产品定制化能力弱;餐饮企业可以充分发挥线下门店品牌优势,产品还原度较好,更能够把握消费者偏好,但渠道能力弱,欠缺零售思维,产品价格高;零售企业能够利用大数据优势了解消费需求,但渠道能力单一,研发能力弱,OEM品控能力不强,需自建冷链仓储体系。
1).从消费端看,肉类预制菜能够解决菜系制作难度高的问题,同时能够满足消费者改善生活的需求;
2).从工艺看,肉菜相比蔬菜能够更好的被复制、保存,有较长的保质期,还能够保证一定的新鲜度;
从C端预制菜用户画像看,近六成为女性用户,原因在于更多女性走出家庭进入职场,客观上使得家庭烹饪时间缩短,而预制菜能够节省时间精力,满足为家人做菜的成就感,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保证菜品口味,成为女性的不二选择。
一二线城市有着较高的经济水平,时间成本高,预制菜发展繁荣,用户相对较多;三四线及以下城市生活节奏相对较慢,人们闲暇时间较多,收入水平整体低于高线城市,预制菜可发挥空间尚未打开,发展较为缓慢。
在疫情冲击下,预制菜从餐饮、团餐等线下渠道转战家庭餐桌,开始发力新零售渠道。从预制菜产品渠道分布看,电商渠道、私域流量型渠道和新型O2O渠道在预制菜销售渠道的占比快速提升,大量新锐品牌选择从线上开始建立品牌。
直播视频带货除了作为新型销售渠道,也搭载着与顾客沟通,建立品牌的功能。直播、短视频等新媒体平台能够高效、精准触达目标用户,让预制菜销售实现精准化传播,在短期内可以快速提高产品知名度,消化积压库存。
SIAL西雅国际食品展(上海)作为SIAL在华子展,将于2022年12月7-9日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浦东)举办,120,000平米展览面积,将有3,600+全球展商现场展示300,000件展品,预计将吸引120,000+专业人士参与。同期举办的SIAL世界食品产业峰会、SIAL Innovation创新大赛等峰会论坛和活动,将接力SIAL Paris 西雅展(巴黎),继续为全球食饮人士带来年末食品行业盛宴,实现SIAL上海与巴黎的国际双城联动。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