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的未来“中央厨房”能炒出什么菜?
从传统媒体到新媒体,媒体人对未来新媒体发展方向的研究到国内外对媒介融合和媒体融合的探讨,我们走了很久也做了很多。
人民网、新华网曾提出全媒体“中央厨房”模式,媒体在试行中央厨房模式时大多在共享线索和选题、素材加工、报道内容多媒体化、发稿方式等方面在探索,这个厨房到底能炒出什么菜?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融媒体网第九期“2016未来媒体沙龙”,看“厨师”、食客或者美食评论家,一起品味这道菜——未来媒体。
厨师长张艳蕊(前传统媒体主编、资深调查记者)强调,在新媒体厨房中,相较于传统的采购模式,我们的选择性更强、信息搜集也更便利。当然原材料的精华多了,糟粕也会随之而来,采购人员在追求渠道便利的同时要杜绝原材料的假冒伪劣!!!,要学会判断真假、辨别是非,保证原材料的品质与营养,同时对食材进行样本保留从而对食客也对自己负责。
食材采集固然重要,但没有一个好的加工过程又怎能做出美味、保留营养。所以作为新媒体厨房的厨师,我们所要做的就是不能抛弃传统厨房厨师的基本素养及标准性:
7. 那么在新媒体厨房烹饪过程中我们新增的是什么?简而言之,就是对热点的把控、对碎片化食材的整理、是对食客越发挑剔口味的把控、是对新增食客口味的探索、是对优秀厨师烹饪过程及烹饪心得的学习和借鉴以及对新媒体厨房中新工具的有效运用。最终端出来的菜,一定要让食客看来眼前一亮、品尝口有余香、之后流连忘返。
作为资深厨师,王付刚(搜狐网编辑编委会主编、网络舆情资深专家讲师)认为,不管我们身处哪种厨房,我们做“媒体厨房”这道菜的厨师精神始终如一——用我们的敬业与专业精神去赢得行业的尊重,关于新媒体内容创作,他借用王国维的人间词话三境界:
好了“未来媒体”这道菜就这样做出来了,各位食客、评论家、或者同行,是珍馐还是黑暗料理?我们期待您的品尝与评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