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老师的预制菜?
我想起了今年上半年,互联网在热议预制菜,说为了怕半成品预制菜坏掉而损耗成本,黑心商家加入了防腐剂、好几天来卖,都不新鲜了,把孩子们都吃坏了病了。所以互联网上人人喊打预制菜。
拼多多靠流量低成本-商品低价,农村包围城市,现在市值、营收-利润增长率,飞速超越京东、阿里。
想一想双11,到今年已经14年了。而创建阿里双11的是张勇,对,就是前不久离职的张勇。将士死于沙场、销售死于业绩,不寒碜。
而阿里的海外,在东南亚耕耘多年,先后有彭蕾、蒋凡两员悍将,做的无声无息。阿里在欧美,一言难尽。
首先是阿里云为了上市剥离了钉钉。原想着钉钉能应用带动IaaS和PaaS销售,后来发现钉钉带不动云的销售,还消耗云的利润,这给阿里云上市财报带来不利,所以剥离。当然,当年云钉一体除了所谓带动事宜,还有内部人事斗争原因。
第二,阿里云短暂由张勇掌舵了一段时间,很快张勇离职。后来阿里也宣布,阿里云独立拆分事宜暂停。年初阿里云独立拆分的时候,一堆人叫好。我当时就发了两条疑问:一条是:全世界哪个云是单独发展单独上市的?另一条是:我一直蛮佩服阿里的组织力领导力、虎将如云、人才辈出。但为何阿里要各个山头独立发展呢?
第三,前几天传闻阿里研究院达摩院,把量子计算研究砍掉,又送回了浙大象牙塔研究范畴,产学研的联动还是太早。
淘宝天猫,主流的品类就是化妆品服装鞋帽。就如同京东看似什么都卖,但主打的品类还是IT、3C、家电三大品类。
从田间地头到标准化商品:盒马做了一道附加增值的标准化加工。这样虽然增加了成本/提高了售价,但是方便了消费者在线购买。如果不标准化,那怎么在线下单、线下切割称斤瓜果蔬菜呢?标准化这个事,在7-11、在日本,早就流行了。但是中国人的消费价格-消费规模还不支撑大规模标准化-边际低成本,所以只能从上海起家。
盒马也提供到店做熟了现场吃(这其实就相当于轻餐饮堂食了)、在店做熟了配送到家(这其实就相当于外卖了)。
一个阶段是,把原材料都按照菜谱搭配好打包在一起,上班族主妇不用愁今天吃什么,不用愁怎么搭配,只需要把套装买回家做熟即可。日本主流就是这种方式。过去的日本女性受传统教育,主要就是在家做好家庭主妇伺候好辛苦养家的丈夫、培养好下一代。现在的日本男性一个人挣钱养家都很困难了,必须女性双职工一起工作挣钱才能养家。所以现在日本年轻人家庭,女性也都不会做饭,也都需要辛苦上班工作,所以这种套装菜包在日本很主流。
一个阶段是,把需要长时间蒸煮的食材做半熟了,回去蒸煮半个小时以内就可以实用的。这就是咱们常说的半成品。很多人过年在家里吃年夜饭,都在春节前买半成品,饭店也都卖半成品。就如同工业标准化作业的肯德基/必胜客,也都是半成品快速加热加工,肉饼和汉堡面包都是每天早上送过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