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观察:霸占年轻人的餐桌——预制菜悄然走红
预制菜诞生于1920年,在上世纪60年代开始商业化,80年代后在部分欧洲国家兴起并逐渐成熟。预制菜简单来说就是半成品食物,只需加热或简单烹饪即可食用。预制菜的雏形是速冻加工食品,凭借西餐饮食结构单一的优势,催生了不需要复杂加工流程的牛排、汉堡、披萨、炸鸡、薯条等等预制菜,并很快实现了标准化。
2020年疫情催生了“宅经济”,预制菜站上了新的风口,到了2022年春节预制菜销量明显增长,随着疫情的常态化,预制菜的市场需求还将持续增长,主要消费人群集中在一二线城市。资本端与产业端对预制菜行业普遍看好。预测未来七到十年间,我国预制菜行业将成为下一个万亿餐饮市场。近年来,为帮助我国预制菜行业的发展,国家相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产业扶持政策,覆盖了食品安全、营养结构、食品加工技术和物流数据化等各个方面。十四五规划中明确要大力发展绿色食品产业,食品制造产业加快跃向万亿级,预制菜行业也受到直接影响。未来预制菜行业趋势关键词是“绿色食品和数据化冷链,市场规模将会向着万亿级别市场发展。
快节奏的工作与美味可口的饭菜是否可以兼得?预制菜不但契合了快节奏的都市生活,还顺应了年轻人“虚拟订单,现实取货”的“宅文化”。从2020年就地过春节的倡导开始,让预制菜顺势C位出道,满足了无数人的“思乡胃”。预制菜从B端延伸到C端发力,走进生鲜超市,布局电商平台,从南到北,煎炒闷炖,预制菜的销量火爆出奇。
据公开数据显示,去年我国预制菜市场规模达3459亿元,同比增长18.1%;据多方研究机构预测,2022年预制菜市场规模将超4000亿元,预计2026年市场规模突破10800亿元,按照每年20%的复合增长速度估算,未来7-10年我国预制菜市场规模将达到万亿水平。目前我国预制菜企业超过7.2万家,去年新增4032家。
同时现阶段面临的一些经营难点也需要注意:1、原材料价格波动影响;2、冷链物流配送能力;3、部分菜品还原难度大。(以上均为个人观点,仅作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