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菜能否进校园选择权应交给家长和学生
一些社交媒体上的视频显示,一些学校引入了预制菜,其中荤菜是半成品,素菜则是事先切好、装在塑料袋里,隔天送到学校。这引发了学校家长的反对。
近年来,全国多地推行中央厨房供餐模式,虽然中央厨房供餐并不等同于使用预制菜,但随着新学年开始,家长们对预制菜的担忧明显增加。
一家大型团餐企业的相关负责人表示,从整个行业来看,团餐中预制菜的比例目前还不到50%,但未来这一比例可能升至70%。尽管目前尚无关于预制菜在学校中的具体数据,但可以明显看出,预制菜进校园已经成为一种趋势。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也认为,预制菜进校园是一个大趋势。许多预制菜企业将目光投向了庞大的学校团餐市场,但在消费者端,家长们对预制菜的营养和添加剂等问题表示担忧。实际上,一些学校食堂的食品安全问题与运营机制、模式以及承包商的素养和道德有很大关系。
在资本的推动下,越来越多的企业涉足这一领域。预制菜市场不仅关乎食品制造业,还涉及农业、餐饮、酒店、零售等多个消费产业,成为企业和资本关注的新利润点。然而,尽管预制菜聚光灯下备受瞩目,但也受到了批评,有人称其为“猪狗食”,是“科技与狠活”。
根据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的数据,2022年中国预制菜市场规模达到了4196亿元,同比增长21.3%。预计未来几年,中国预制菜市场将保持高速增长,到2026年市场规模将达到10720亿元。尽管如今预制菜行业的细分品类仍有巨大机遇,但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消费者对品质和口感的要求也不断提高,预制菜企业需要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和创新能力,以满足消费者需求,抓住市场机遇。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创新团队首席科学家张春晖指出,预制菜是通过工业化和标准化加工制成的成品和半成品菜肴。目前进入校园的预制菜主要包括预制净菜和半成品菜肴,而不是家长们通常理解的即食菜肴。事实上,即食菜肴在学校中并不常见,因为它们成本较高,例如水产和肉类预制菜。因此,不能将半成品预制菜、预制食材与即食即食菜肴混为一谈。
张春晖指出,预制菜在原料采购、质量控制和食材标准化加工方面具有优势,相较于小餐饮店或家庭现场制作的餐食,预制菜更容易控制品质,成本也更可控。学生餐品要求出餐速度非常快,可能需要在半个小时或一个小时内为几千名学生供应餐食。如果回到几十年前的现场制作模式,包括采购食材、烹饪、清洗和切割,这种方式既不现实,也不必要。对于遵循规范操作、具有严格质量控制体系的公司,无论是团餐公司还是预制菜公司,其产品在品质、安全和营养方面都更有保障。良好的预制菜加工实际上有助于确保食品安全,而不是相反。
不仅是在学校中,整个预制菜行业内,消费者对预制菜的风味、营养和安全性存在质疑,这是众多业内人士面临的共同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