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预制菜市场的蓬勃发展:分析与前瞻
预制菜在谩骂上声中诞生,各有各的看法,也不能谁对谁错,现在也有很多餐厅都在使用预制菜,或者我们也在无意中吃了预制菜,我们却不知道而已。
在未来大环境下,预制菜逐渐的端上桌面,目前,中国的预制菜行业发展迅速。根据相关报道,中国的预制菜市场在2021年的规模大约为3459亿元,并预计将保持20%的市场增长率继续扩张。这一行业在中国的需求主要来源于餐饮行业,尤其是连锁餐厅,其中包括小吃快餐店、连锁餐饮店、主打外卖的餐饮店和团餐等。报道指出,全国70%的外卖商家使用预制菜。
预制菜的种类繁多,其中包括小酥肉、酸菜鱼、小龙虾等流行菜品,这些菜品在市场上的需求量很大。例如,预制小酥肉的整体市场规模高达百亿元。
尽管预制菜在B端市场(即业务对业务市场)非常受欢迎,但它在C端市场(即业务对消费者市场)也有相当大的潜力。调研数据显示,有超过八成的用户每周至少购买一次预制菜,主要是因为它们节省时间、方便快捷。用户主要通过线下渠道购买预制菜,而且晚餐和中餐是消费预制菜的主要场景。
v 经营效率:对于餐饮业者而言,预制菜有助于节省人力和空间,同时提高出餐速度,尤其适用于外卖服务。
v 家庭烟火气减少:长期依赖预制菜,可能会减少家庭成员共同参与烹饪的机会,缺乏家庭亲密互动。
v 营养单一:预制菜中的蔬菜种类有限,常用的是存储时间长且不易变色的蔬菜,缺乏绿叶类蔬菜,导致营养上的单一性。
通过以上的优缺点比较后,我相信各位企业家们都有了自己的想法了,在当前大环境下,最方便,最快捷,最安全的食品任然是最受欢迎的,而且这块的市场以每年20%的数据持续增长,小编跟很多这行的企业家们都有简单的了解过,这块将会是未来3年内一片红海,连马爸爸都进来分一杯羹了。
预制菜行业已有不少上市公司,Wind预制菜概念股下共有31家,包括紫燕食品(603057.SH)、五芳斋(603237.SH)、广州酒家(603043.SH)、安井食品(603345.SH)等。
近年来,预制菜行业的发展势头强劲,成绩显著。据澎湃新闻的统计,31家上市的预制菜公司中有23家在上半年实现了业绩增长,仅8家有所下降。
以安井食品为例,该公司2023年上半年的营收达到了68.9亿元,同比增长30.7%,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为7.35亿元,同比增长62.14%。这一增长不仅归功于公司传统业务的稳健增长,还得益于其子公司新柳伍和冻品先生的贡献。安井食品的主营业务是速冻食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包括速冻火锅料、速冻面米制品和速冻菜肴制品。其中,新宏业和新柳伍生产的小龙虾类预制菜肴是其速冻菜肴制品的一部分。
报告还指出,新柳伍食品的小龙虾相关产品,安井冻品先生和安井小厨的预制菜肴产品以及安井品牌的虾滑产品,都对公司预制菜肴板块的业务增长做出了贡献。
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CCFA)和华兴资本发布的《2022年中国连锁餐饮报告》,预制菜行业最早是从B端(商业对商业)开始发展的。2014年,随着外卖行业的兴起,预制菜的需求开始增加。到了2020年,疫情的影响进一步推动了预制菜向C端(商业对消费者)的拓展。在2021年至2022年上半年,我国预制菜行业发生了20多起融资事件,总金额达数百亿元。在市场和资本的双重推动下,供应链的上下游企业纷纷进入预制菜行业,许多餐饮企业也开始推出自己的预制菜产品。此外,一些知名的预制菜品牌如珍味小梅园、锅圈、望家欢等频繁获得融资,而味知香(605089.SH)作为预制菜行业的领头羊,也于2021年4月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背后资本的支持包括红杉、高瓴、IDG等知名投资机构。
根据艾媒咨询的数据,2022年中国预制菜市场的规模达到了4196亿元,比上一年增长了21.3%。预计到2026年,中国的预制菜市场规模将增长到10720亿元,有潜力成为一个超过万亿的巨大市场。
龙大美食(002726.SZ)在2023年9月5日发布的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显示,当被询问到今年预制菜的盈利情况时,公司表明,行业竞争日益激烈。自2021年以来,预制菜企业数量从6000多家激增至当前的6万多家,增加了近10倍。公司观察到,尽管市场需求增长,但行业的竞争主要集中在B端,即商业对商业的市场,竞争异常激烈。投资者表示龙大美食净利润率大约维持在4%到5%之间。
预制菜是一种食品,它使用的主要原料包括农产品、畜肉、禽肉和海鲜,再添加各种辅料,并经过一定的预处理过程制成成品或半成品。预制菜根据加工和烹饪的需求不同,可分为四大类:即食、即热、即烹和即配。其中,即食食品是开封后可以直接食用的,而即配食品则需要消费者自行添加其他食材、调料并进行烹饪处理。
截至2021年,中国的连锁餐饮店数量已达到41,641家,这一数字显示了近年来的持续快速增长。连锁餐饮店面对着快速标准化生产和扩张的需求,以达到规模化经营。为了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预制菜成为了有效的选择。这种食品能够显著减轻厨房人员的成本压力。随着连锁餐饮店数量的增加,对预制菜的需求也在不断上升。
在2021年,中国冷链物流市场的规模达到了5699亿元,相比前一年增长了17.5%,显示出整体市场规模的快速增长。冷链物流技术的发展不仅保证了预制菜的新鲜度,还扩大了其销售范围。随着中国冷链物流市场规模的持续扩大,预制菜行业的业务发展和市场扩充也将得到进一步的推动。
2019年中国预制菜市场的总规模大约为2445亿元,其中B端(商业对商业)市场占1956亿元,而C端(商业对消费者)市场则为489亿元。到了2021年,预计中国预制菜行业的规模将增长到3459亿元,同比增长率约为18.1%。预制菜市场预计将继续保持大约20%的高速增长率,预计到2023年市场规模将达到5165亿元。
根据市场调查,用户选择购买预制菜的主要原因是为了节省时间,这一比例高达71.9%,其次是因为美味或因为不喜欢亲自下厨。预制菜的核心优势在于简化了食物的准备过程,使得消费者能更快地享受美食。由于超过70%的用户表示他们购买预制菜是为了节约时间,这表明预制菜在面向消费者的市场(C端)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据市场调研数据分析,日常购买预制菜的用户比例为8%,而每周至少购买一次预制菜的用户比例高达86%。在消费金额方面,大多数用户的单次花费在21-30元之间,其次是11-20元和31-40元区间,均超过20%的用户选择在这个价格区间购买预制菜。约有80%的用户已经养成了每周购买预制菜的习惯。这表明用户对预制菜的需求量较大,预示着预制菜市场有望进一步扩大。
市场调查显示,在预制菜的消费中,以晚餐和午餐的使用最为频繁,分别占据了72.3%和52.8%的比例。在消费的预制菜品类中,荤菜的选择居多,占比高达62.81%。午餐和晚餐成为预制菜的主要消费时段,这提示商家可以针对这一趋势调整他们的产品结构和提供的菜品种类,以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截至2021年,中国的预制菜市场规模已达约3459亿元,展现出B端(商业对商业)和C端(商业对消费者)市场的强劲需求。预计未来市场增长率将保持在20%左右,继续扩张。在中国庞大的餐饮市场中,原材料成本相对较高,因此对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的需求迫切。预制菜在减少食物损耗、降低对厨师和准备工作人员的依赖以及节省厨房空间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从而提高了餐饮品牌的出餐效率。据中国餐饮协会的调研数据显示,大约有52%的调研企业拥有中央厨房,相比之前上升了7%,这反映了餐饮行业对预制菜的高需求。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预制菜为他们提供了一种方便、健康且性价比高的餐饮选择,只需简单烹饪就能在家享受美味。
通过上面数据以及图片介绍,更直观的看出预制菜未来发展的前景是多么宏伟的,对于想要进去站稳脚步的企业家们的赶紧进去了解了解,对于已经在行业内的企业家们可要经受住后来进入的内卷的哦。
Ø B2B模式(商业对商业):专注于向餐饮业、学校、公司食堂等提供预制菜,帮助他们降低运营成本和提高效率。
Ø B2C模式(商业对消费者):直接面向最终消费者销售,通过电商平台、超市、便利店等多渠道销售预制菜。
注:小编不参加任何的投资与运营,不帮忙推广项目,玩家勿扰。(所有资料来自于网络,没有任何的投资建议)
如果你不知道什么样的商业模式适合你,想做一套适合自己的模式商城系统,或者想了解相关的一些知识,可以私信交流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