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菜在哪个平台买方便?
预制菜批发平台什么是预制菜有啥危害北京在暂停堂食的情况下,除了配送外卖,在大型超市门口销售预制菜成为线下餐厅提升业绩的一大“法宝”。同时,预制菜线上销售同样火爆。
京东超市数据显示,“五一”期间预制菜成交金额同比增长超250%,特别是北京地区预制菜成交金额同比增长超270%。
业内人士表示,疫情催化下预制菜行业供需两旺,市场渗透率有望加速提升,未来能够兼顾产品广度与深度的企业或迎来发展机遇。
在北京海淀区一家大型商超门口,萃华楼、眉州东坡等餐饮品牌的临时摊位前热闹非凡,顾客们正在选购预制菜品。
“乐山甜皮鸭是我们的爆款,今天30多只卖得剩1只了。鸡丝凉面正在打折,今天卖出70多份。”眉州东坡销售人员介绍道。
“由于顾客不能进店,我们在提供外卖之余,还推出外摆方式,吸引消费者购买我们的预制菜和熟食。”
“我们餐厅的门店在商场五楼,每天都会把售卖点摆在负一层超市门口,这里客流量大。”另一家餐厅销售人员说,“外摆预制菜的销量可观,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暂停堂食给餐厅营业额带来的冲击。”
线上预制菜销售同样火爆。京东超市数据显示,“五一”期间预制菜成交金额同比增长超250%,日出库数量破百万,特别是北京地区的预制菜成交金额同比增长超270%。
从品类看,眉州东坡低温午餐肉、东坡肘子、西贝羊蝎子、莜面鱼鱼、汉拿山烤牛肉、美好小酥肉等备受消费者喜爱。
年轻人成为引领预制菜消费的主力。京东超市数据显示,35岁人群购买预制菜金额占全部人群的40%左右,而且增速还在进一步加快。
“我最近经常买预制菜。”在北京海淀区一家互联网大厂工作的孔女士说道,“一方面,近期常在家做饭,预制菜又好吃还方便,省时省力;另一方面,预制菜比新鲜蔬菜保质期长,可以给家里多备些。”
业内人士表示,预制菜作为经过加工的半成品菜肴,在B端和C端均有市场。其中,B端的市场更加广阔。
在需求侧,短期内,疫情期间居民外出堂食减少,外卖订单量大增,餐饮企业对外卖出餐的速度要求更高。
因此,B端餐饮行业对预制菜的需求不断上升。从长期来看,餐饮行业连锁化率提升将不断加大对预制菜的需求。
我国头部连锁餐饮企业预制菜使用率较高,真功夫、吉野家使用预制菜占比达100%,西贝、小南国预制菜在原材料中的占比也达85%。
近年来,我国平均家庭规模缩小,一人户及二人户家庭占比提升,“一人食”成为热现象,预制菜由于独立包装方便快捷,受到家庭和单身青年追捧。
不过,孙山山表示:“我国预制菜渗透率与其他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国内预制菜渗透率仅为10%-15%,预计2030年增至15%-20%,而美国、日本预制菜渗透率已达60%以上,未来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预制菜市场规模超过3000亿元,预计到2025年将会突破8300亿元,五年复合增长率为21.5%。其中,C端市场规模占比将接近30%。
预制菜企业需要兼顾上游食材供应、产品口味丰富、标准化生产和下游供应链完善、BC端渠道推广的能力,兼顾食品和餐饮企业的上下游优势。
今年3月,每日优鲜上线预制菜品牌“巨下饭”,首批上线金汤佛跳墙预制菜在哪个、日式咖喱牛肉、鲍汁扣掌海参等8款新品,布局“一人食”场景。叮咚买菜控股子公司上海雨生百谷食品有限公司也在3月推出预制菜独立品牌“朝气鲜食”。
传统餐饮巨头以“央厨+预制菜”模式布局C端市场。全聚德在2021年年报中表示,公司首批预制菜即将上市,包括全聚德、丰泽园、四川饭店等多个品牌预制菜。
紫光园、知味观、广州酒家等餐饮老字号与盒马、山姆会员店联合推出预制菜。西贝也开设“贾国龙功夫菜”预制菜专门品牌,中央厨房项目预计年产值50亿元。
业内人士表示,以中央厨房为核心,建立统一采购、统一加工、统一配送的预制菜生产加工体系,能够为连锁化餐饮企业降本增效。
安井食品、国联水产、千味央厨、三全食品、味知香、龙大美食等上游食品加工企业真金白银加码预制菜。
千味央厨2021年年报显示,预制菜销售额超1400万元,同比增长34.35%,计划2022年成立专业预制菜公司。
今年1月,国联水产发布的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募集说明书显示,公司拟投资10亿元用于扩产预制菜产品产能,预计2023年项目建成后,将新增2.4万吨鱼虾类预制菜产能。
未来3-5年我国预制菜行业有望成为下一个万亿元餐饮市场,但是距离消费者需求仍有距离,预制菜如何借好“东风”?下一步又该如何“吃透”消费者需求?
“半成品菜”“现炒口感”“家宴团圆”……5月10日,记者在各大电商平台上搜索“预制菜”,发现单个菜价格多在20元至90元,与超市价格相当。
此外,平台上多道菜合卖价格多为两三百元起步。京东5月“方便菜金榜”上,第一名的菜品评论数达到50多万条。
头豹研究院的数据显示,2019-2024年,宅经济所涉及的市场年复合增长率达17.7%,预计到2024年,市场总规模超过3万亿元。
预制菜行业仍处于发展初期,引来多家上市公司“争食”。Choice数据显示,目前A股市场有34只“预制菜概念股”,不少公司进入业绩收获期。
“预制菜第一股”味知香2021年实现营业收入7.65亿元,同比增长22.84%;归母净利润1.33亿元,同比增长6.06%。今年一季度,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21.9%。
速冻食品龙头安井食品2021年财报显示,实现营业收入92.72亿元,同比增长33.12%;净利润为6.82亿元,同比增长13%。
水产食品龙头国联水产年报显示,2021年公司预制菜收入为8.41亿元,公司的目标是到2025年预制菜营收达到25亿元,预制菜的占比越来越高。
4月下旬平台买方便?,预制菜概念一度下行,近日有所回暖。不过对照过去的高光时刻,预制菜概念股近期现调整,也让外界思考这个概念是否已被透支。
4月下旬,预制菜多个热门股步步高、安记食品、惠发食品都曾跌停。曾大涨的步步高,更为2021年业绩致歉。
打开某电商平台的预制菜宝贝评价页面,羊城晚报记者留意到,有顾客反映菜品不新鲜不安全、肉比菜少很多、调味料勾兑味道明显、难吃等问题。
国联水产表示,公司坚持预制菜的技术本质在于冻品实现菜品基础上的最佳还原,锁鲜保鲜技术、冷冻加工技术、调味技术、自动化免接触技术、数据化管理技术、工艺标准化等,都将应用在农产品食品化领域。
艾媒咨询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1月27日,广东共有5127家预制菜相关企业,其中深圳2079家(全国第一),广州1020家(全国第九)。天眼查数据显示,目前国内共有预制菜相关企业超6.8万家。
随着预制菜热度持续发酵,预制菜赛道涌入了越来越多新玩家。各方势力重重加码,品牌争夺预制菜市场,全国地方争当预制菜之都。预制菜行业迎来巨大机遇,但行业标准尚未形成,导致预制菜行业鱼龙混杂、乱象横生。
预制菜品牌仍处于“小、散、乱”的混战当中。当然,混乱只是暂时的,随着行业规范的逐步建立,有序发展是必然结果。筷农打造预制菜S2B2B产业互联网平台“筷商”,便是为了整合行业资源,构建预制菜产业互联网生态体系,帮助预制菜品牌稳定内力,快速发展,争得上游。
筷商平台以APP和微信小程序为载体,为预制菜产业链上的各参与方提供线上交易、在线支付、食品溯源、仓储物流、金融服务为一体的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构建线上交易与线下履约相结合的“交易+交付+金融”的预制菜产业互联网新生态,并与筷链SaaS平台联通。
筷商平台的核心是做好3件事:一是打通产销对接,让原材料供应商、预制菜生产者和消费者建立连接,做强预制菜品牌;二是整合预制菜上中下游及第三方资源,让参与者快速精准对接;三是通过数字化软硬件产品和方案,搭建以预制菜为核心的数字化供应链。
现阶段,筷商平台首批服务商入驻通道已开启。目前,已有部分预制菜原材料供应商、预制菜生产加工、自动化设备商、预制菜品牌商、渠道商等企业申请入驻。未来,筷商平台将玩转预制菜,实现预制菜玩家在这里找货、找车、找库、找钱。预制菜在哪个平台买方便?,本站所有文章均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删除,敬请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