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菜“不宜推广进校园”一锤定音
原阳预制菜网官网近期,一些地方“预制菜进校园”话题受到社会广泛关注。近日,记者就“预制菜进校园”采访教育部有关司局负责人。这位负责人指出,经研究,鉴于当前预制菜还没有统一的标准体系、认证体系、追溯体系等有效监管机制,对“预制菜进校园”应持十分审慎态度,不宜推广进校园进校园”一锤定音。(9月23日《每日经济新闻》)
“预制菜进校园”这一话题最近引发争议。从相关报道看,网传部分学校食堂采用预制菜,但当地相关部门和学校大都予以公开否认。不过,某地有关部门表示,学生餐食由中央厨房统一配送。对此,有业内人士认为,如果采用中央厨房配餐,以“半成品”模式进入校园食堂,也属于使用预制菜的范围。也就是说,预制菜究竟是否进入校园,目前仍存在不同看法,原因在于对预制菜的认知不一。由于家长对预制菜有不少怀疑,如“预制菜是否为隔夜菜”、“预制菜添加剂会不会危害健康”、“预制菜质量如何保障”……于是出现了“家长送饭”等现象预制菜“不宜推广。作为最高教育主管部门,教育部的态度很关键。
假如教育部允许预制菜进校园,地方有关部门和学校就有理由采购预制菜,以降低学校供餐成本、提高供餐效率。然而,教育部有关司局负责人却给出预制菜“不宜推广进校园”的答复,这一表态相当于给预制菜能否进校园“一锤定音”,因为地方有关方面采用预制菜缺乏权威部门支持,家长也有理由反对。
至于为何不宜推广预制菜进校园,教育部引用《食品安全法》第五十七条规定,指出当前预制菜还没有统一的标准体系、认证体系、追溯体系等有效监管机制,显然这些理由很充分,因为缺乏有效监管机制的预制菜在食品质量、安全等方面缺统一规范,既不符合法律要求,也给学生健康成长带来了隐患。
报告显示,2022年中国预制菜市场规模达4196亿元。虽然如此,但不能否认目前预制菜从监管到市场都不尽如人意,除缺乏有效监管外,有研究表明七成以上预制菜加工企业处于小、弱、散的状态。江苏省消保委去年发布的《预制菜消费调查报告》指出,部分消费者反映自己购买的预制菜出现菜品变质腐败、食材不新鲜、菜内含有异物、存在过期等现象。在有效监管缺失、行业企业散乱、消费者反应不佳的情况下,预制菜的确目前不宜进校园。
无论学校食堂直接采购预制菜,还是所谓中央厨房统一配送,各地都要及时叫停。而且教育部关于预制菜的表态,其影响或将超越校园,使更多人质疑或者拒食预制菜。此前不少餐馆、外卖采用预制菜,因为未公开透明被质疑。当更多消费者了解到预制菜缺乏有效监管,将更关注餐馆菜品是否“预制”。
换言之,当预制菜不宜进校园,更多人会对预制菜持怀疑和谨慎态度,这对预制菜产业不免造成一定冲击。不过,这也是好事,有望倒逼有关方面加快建立统一有效的监管机制,也提醒预制菜产业不能停留在规模扩张,更应该解决企业散乱问题和产品质量问题,那么对预制菜走向安全、规范将很有益。简而言之,教育部对预制菜进校园“一锤定音”,可倒逼预制菜加快规范建设确保食品安全。另外,“比预制菜更可恨的,是承包学校食堂的‘小舅子’ ”这个话题也引发关注,提示有关部门加强对学校食堂承包监管。预制菜“不宜推广进校园”一锤定音,本站所有文章均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删除,敬请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