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策略】当“抢菜”成为日常预制菜的成长空间正被逐步打开!
狭义来看,是从消费者使用角度定义的,直接可食用或者只需稍加处理即可食用的产品,被称为预制菜。
2021年预制菜行业规模约2400亿元,2025年有望翻一倍,达到4800亿元,年化规模增长预计达到18%。
预制菜的产业链从上至下来看,上游为农林牧渔,即蔬菜种植、牲畜家禽养殖、水产养殖等,这类企业为预制菜提供原材料。
中游为预制菜加工企业,这类企业通过对上游原材料的清洗、加工、搭配、烹饪等,做成食品的半成品。
下游主要是冷链物流及销售,以直销、经销或加盟模式,通过全渠道销售至大型餐饮商户、小型餐饮门店及家庭消费者手中。
分别是传统预制菜企业、速冻企业、农林牧渔企业、生鲜零售平台、餐饮中央厨房以及餐饮供应链平台。
第二个阶段是2000到2014年,预制菜初入中国市场。随着麦当劳、肯德基的进入,国内开始出现净菜加工厂。
发展初期,预制菜企业受限于速冻技术和冷链物流的短板,面临着成本高、区域局限性大等难题。随着国产冷链运输能力、速冻设备性能的快速提升,预制菜企业在基础设施方面的难题逐渐得到解决。
第三个阶段是2014年到2020年,随着外卖兴起,以及餐饮行业的飞速发展,B端客户对预制菜的需求越来越大。B端商家的发展逐步菜品简便化、配菜标准化以及出单加速化。
第四个阶段是2020年至2022年,随着疫情因素的扰动,预制菜逐渐从餐饮商家的后厨走向家庭消费场景。在各大电商的销售列表中,半成品、速食菜、自热菜品等预制菜规模成倍数级增长。
渠道端主要还是需要依靠B端商家来增加产业规模,其中大型餐饮连锁企业注重上游预制菜的服务,如冷链、配送、售后等,而小型餐饮商家则更注重预制菜的性价比。
以美国企业雀巢为例,雀巢通过不断收购世界各地的公司,建立了跨全球的渠道网络,同时也建立了强大的品牌矩阵,提升了渠道议价能力。
2002年,雀巢收购美国第五大冷冻预制食品制造商,其拥有 50%食品杂货店渠道的市场份额。此举丰富了雀巢在美国预制菜品类中微波炉零食分类的品牌矩阵,加强了其在美国预制菜行业的龙头地位。
回到国内,目前行业内超10亿体量的预制菜企业依然稀缺,多数仍是地方性企业,中国餐饮连锁化率仍旧较低,即使连锁化餐饮中也以50家以内门店分布为主,餐饮业呈现出小而散的特征,是明显的长尾市场。
尤其是C 端市场,处于发展初期,有大量新进入者,导致产品同质化严重,同种产品在市场上选择众多、价格分布广、出品质量参差不齐。
C端消费者在疫情催化下,虽有尝试但复购率一般。这考验预制菜企业的研发能力,实现菜肴产品的高还原度,这是对C端消费者实施预制菜教育的本质。
供应链端,预制菜企业可向上游进行延伸,把控原材料品质、降低采购成本、平滑农产品周期性的波动,从而进一步提升盈利能力并确保其稳定性。
今天,龙师傅和大家聊了预制菜赛道的行业前景及产业链情况,目前这个赛道有哪些具体的上市公司?哪些公司具有一定的投资价值呢?咱们下一期再接着聊。
声明:本文所有的的宏观判断、事件解读、行业分析、基本面研判等,不构成投资操作建议,请大家独立思考,谨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