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健康的预制菜为什么会被抵制?
当把预制菜贴上健康的标签,我们不得不反思自己,到底哪个环节出了问题,为什么有人要安排孩子吃更好的,家长却坚决反对。
先是看到一些学校统一配餐引起的“预制菜进校园”问题持续发酵,有些家长甚至辞职在家,只为给孩子送上一口热乎饭菜。
预制菜成了家长口中的洪水猛兽,但是专家们却一再讲明预制菜安全健康,一大早看到媒体报道预制菜其实是食品安全的提升,也介绍预制菜进校园需要先缓一缓。
白岩松在前些日子对预制菜话题做了一次节目,他肯定了预制菜含盐高,而且有时候油会很大,节目里他说这是已经检测出的结果。
这个问题我想了很久,家长们是因为明确知道预制菜不安全不新鲜进行的抵制,还是胡乱猜测或者对新事物的惶恐引起一系列担忧?
一:预制菜的保质期太长,有些菜品保质期甚至超过一年,民众有理由推测用了过量的添加剂,换一个思维来讲,能吃不含添加剂的食材,为什么要食用不确定添加剂多少,是否会有问题的预制菜,这种担忧是每个人的疑问,该有。
二:预制菜的食材怎么确保,劣质食材经过加工后谎称高端食材的做法,他们能不能做出来,答案是未必不会有这样的黑心资本。
在棉签捅嗓子的那段日子里,我们见过不止一次的弄虚作假,检测数据作假,为了拉业绩故意谎报数据,让大家再捅一遍的事情也并非没有发生,但事发后的结果如何?
无非是当值管理员承担责任,涉事企业法人领导把自己摘的干干净净,同比预制菜都是在百里千里之外的某个厂房里加工,家长们想监督难上加难,换句话来讲未来预制菜与捅嗓子机构一样做大做强了。
出现某些负面,不好的信息,家长们甚至连维权都难,相比小门小户的校园食堂,家长随时可以监督,投诉整改,做大做强的预制菜企业怎么监督。
三:预制菜的安全和健康营养问题,尽管专家说的天花乱坠,但预制菜依然难以让大家信任,预制菜这些和家里的腌菜和冬天的腊肉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好不好吃大家都有一杆秤,腊肉在全国接受度连50%都没有覆盖,腌菜更是不能成为餐桌上的主食,不是说腊肉不够好,但顿顿吃有多少人能顶的住?
从宣传来看,预制菜或许真的从技术上做到品质更好,但是大家内心很难接受是现状,这是任何一次换新必然遭遇的常态,这次换新直接从孩子开始,才是捅马蜂窝的根源。
我们在2020年有发布关于学校食堂的通知,要求学生餐应多配新鲜蔬菜,烧熟至食用间隔时间不得超过两小时,但预制菜显然达不到要求。
一个无论标准还是民意都难通过的预制菜,不应该优先推给孩子尝试,如果非要推广我认为优先推给成年人的食堂吧,成年人不喜欢还可以有别的选择,学生没有选择,在预制菜成为唯一后,喜不喜欢,好不好,学生都得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