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菜”进校园家长抵制!学生午餐不是小事智见
秋季开学以来,学校统一配餐引起的“预制菜进校园”话题,在多地持续引发争议。有的学生家长自发组成了“抵制预制菜”交流群;有的学校门口挤满了送餐的家长;有的学生家长在网上吐槽;还有的学生家长涌入网络问政平台表示质疑……方式各异,但家长们的态度如出一辙:反对预制菜进校园。
正所谓“民以食为天”,在食品安全这件天大的事情上,为人父母总是希望孩子能得到全方位的呵护。然而,新学期开学之后,预制菜进入一些学校,引发了家长群体的担忧和抵制。
所谓“预制菜”,就是把原材料预加工之后,做成成品或者半成品,根据需要加一些辅料,也可能使用食品添加剂,经过这几道工序处理之后,预制菜往往保质期较长。对于大多数家长们来说,并不愿意看到孩子们食用预制菜。
据中国新闻周刊报道,近日,江西赣州蓉江新区多名中小学生家长发布视频,抱怨当地给学生统一配送的午餐存在速度慢、质量差、口感不佳等问题。其中一位家长还在视频中晒出午餐,称孩子反馈餐食中的肉非常咸,菜叶发黄,腐竹很酸,孩子根本吃不下。
据家长反映,在学生家长自发组成的“抵制预制菜”交流群中,有几位家长反馈孩子吃完学校餐食后出现了腹泻等情况。
在江西广播电视台都市频道网络问政平台“赣问”栏目中,有家长就此事提出质疑,赣州蓉江新区社会事务管理局回复称,该餐食由中央厨房统一配送,将停止对全区幼儿园中央厨房配餐。但目前蓉江新区的中小学仍然实行中央厨房配餐制度。
近年来,全国多地引进中央厨房集中供餐模式,由餐饮公司实现对中小学、幼儿园的餐食集中配送。一般情况下,中央厨房覆盖多所学校的集体供餐,有的还承担全市或全区的中小学及幼儿园食材配送工作。
而最近,对于中央厨房集中配餐的担忧正在多地蔓延,家长们纷纷担心学校的统一配餐含有预制菜,长期食用会对学生的健康不利。
有家长称,预制菜可以吃但不适合所有人,在孩子饭菜上不应该节约时间和成本。有家长认为,可以做预制菜,但是必须公开透明,让大家监督,让大家可以选择。
一位来自无锡的家长称,她已因此事辞职,现在每天给孩子送饭,“我娃班里就两个送饭的,但是那些没时间送饭的也坚决抵制。”
该家长称,孩子学校是统一配送的半成品,荤菜是半成品,素菜洗好切好放塑料袋装着,隔一天送去学校。对这种方式她明确反对,“做过饭的都知道这种肯定会变质的。”
还有家长称,其实很多家长的顾虑在于看不到,学校食堂供餐最起码有学校的领导和老师监管,家长也可以去看,但是中央厨房,家长什么都看不到,或者无法实时看到,确实是不放心。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郑风田认为,多年来,学校的营养午餐不断引发家长的不满,一方面是因为确实出现了一些问题;另一方面则是从营养角度考虑,学生餐难以做到色香味俱全,因此不能满足所有人的口味。
至于预制菜,它有很多不同的分类,并非都是很多人理解的成品,大部分预制菜是对食材进行分拣、清洗、粗加工等初级的处理。而且预制菜主要是用来满足一般消费者基于方便的需求,并不是为了中小学的供应。
郑风田表示,学生餐的问题,在于怎么完善食物的供应,保障孩子的营养,让家长放心,让各方都满意,这就要通过公开招标、营养反馈等手段逐步改进,其实跟预制菜的关系并不是很大。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马亮认为,学校提供的是预制菜还是现制菜本身不重要,重要的是确保学生餐是营养、安全、可口的。如果学校采购预制菜是为了降低成本和谋取利益,从而导致菜品质量下降,甚至出现食品安全问题,那就需要加强监管。
他表示,保障预制菜进校园的安全,就要建立健全学校学生餐配制管理制度体系,全链条监管预制菜的制售用,确保可溯源和达标。与此同时,也要继续推进校长负责制,明确校长与学生共食预制菜。此外,还可以邀请家长代表参与监督,多提意见建议,避免预制菜不受监管而带来问题。
教育部等多部门联合发布的《学校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管理规定》强调,学校在食品采购、食堂管理、供餐单位选择等涉及集中用餐的重大事项上,应当以适当方式听取家长委员会或者学生代表大会、教职工代表大会意见,保障师生家长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督权。由是观之,如果学校在集中用餐问题上自作主张、“先上马、后告知”甚至不告知,事关孩子的健康成长,家长自然有权提出反对意见。
中小学生正处于长身体的阶段,需要充分补充营养,如果饭菜口感和营养价值有所欠缺,自然会令学生和家长难以接受。预制菜方便,但对孩子来说是否健康?制作和运输过程中的食品安全如何保障?从这两天公众的关切讨论可以看出,大家对预制菜的新鲜、营养、安全等问题仍然存疑。
因此,在当前还存在争议的情况下,预制菜进校园还须谨慎。在学校里吃什么、怎么吃,还要多听听学生、家长的意见,让孩子们能够吃得安心、吃得健康、吃得有营养。毕竟,守护好孩子们的健康成长是最重要的。
目前市场上流通的预制菜,一般来说是符合相关国家标准的,理论上是“安全”的,在微生物、食品添加剂等指标上是合格的。但是,预制菜前期加工过程中的确会导致营养成分流失,其口味、色泽也很难说达到了现炒菜肴的水准。
特别是要认识到,预制菜进食堂——进入中小学的食堂——不是件小事!它意味着对于相当多数的孩子来说,将天天吃预制菜,一吃就要吃几年,而且是在生长发育的关键阶段,不得不接受预制菜作为重要营养来源。
因此,预制菜作为一项新兴工业化食品进入校园,应该有一个审慎的态度,对于未成年人的食物更应该有一个审慎的态度。上班族点外卖吃预制菜,和未成年学生长期吃食堂的预制菜,其健康影响不能等量齐观。有必要对预制菜进校园的正当性、必要性、长久安全性作出全面评估,谨慎而为之。
来源校长会综合整理,内容来自中国新闻周刊、央广网、每日经济新闻、澎湃新闻评论、红星评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