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入局预制菜为什么没人骂?
马云,作为中国互联网行业的传奇人物,他已经从阿里巴巴退休了。但是,隐居二线的马云却进入了一个新行业,那就是被人一通臭骂的预制菜行业。他,是不是犯了傻!
曾经,马云淘宝创业的时候被很多人不看好。这也使后来中国资本市场错过阿里巴巴,很多投资人错过了借助阿里上市创造自己投资神话的机会。今天,很多人依然在纠结日本软银在阿里巴巴所持有的股份,纠结于阿里巴巴股价升值、股息分红带给软银的巨大利益。
孙正义投资阿里巴巴所取得的成功,只能说明他具备和马云一样的眼光。那么,马云现在入局预制菜赛道,政策面不断扶持,资本敢于投入这个行业。但是,普通人却对政策提出很多质疑。这是不是普通人与马云的差距,财富与普通人的差距主要还是在眼光上。
中国的预制菜行业被人所熟知,来源于2022年的政策扶持。普通民众对预制菜的关注,基本是通过年初的“预制菜进校园”事件曝光。政策具体执行上的错误、行业发展初期的不规范行为,通过舆论的刻意引导引导,成为了否定政策制定初衷的理由。预制菜,成了否定中国政策决策层的工具。
其实,预制菜在中国并不是一件新鲜事。预制菜早已进入普通人的生活,我们超市所常见的速冻食品、罐头、自热火锅,搭配好的半成品蔬菜都是预制菜的一种。预制菜并不是一个新鲜事物,也不是被人所诟病的“快餐食品”一种模式。
马云出国考察农业2年,足迹遍布荷兰、日本、泰国等农业大国,行业涵盖了农业、渔业、畜牧业等领域。作为全世界小型农业典范的日本,预制菜就是日本农业的创新举措。日本的食品安全管理,也是业内标杆。日本的预制菜行业发展成熟,并没有人们所诟病的食品安全管理问题存在。
马云考察农业归国,入局预制菜行业不会是一时兴起而为。必定是借鉴了先进国家的经验,同时也是看到预制菜发展的未来。预制菜能够被政策所推崇,被资本所拥抱,背后有何前景呢?
政策面支持预制菜产业的发展,主要着眼于当下的社会发展问题、居民生活形态的变化。我国已经实现了城镇化,从农业经济为主转变到了工业社会。上班族每日疲于工作、生活品质降低,这导致了少子化、空巢老人等许多社会问题。
上班族每日必备的晚餐,如果靠下班时间买菜做饭,叠加上带娃和照顾老人,上班族的生活毫无品质而言,更谈不上美好生活。所以,减轻上班族的生活负担,衣、食、住、行,老人养老、儿童托育都应是政策保障的范围。近年政策密集发力,推行社区食堂、教育双减、保障性住房等等。预制菜,只不过是节约了上班族每天摘菜。刷碗洗盘子的时间。
农村的空心化,农业从业人口持续流出的现象,最终的结果就是农业的集中问题。毕竟,人不可能不吃饭,要吃饭就必须有人种地。饭碗,只能端在自己手里。预制菜,其实是解决农业增收和食品安全保障的重要商业模式。
预制菜产业,连着农业生产和食品消费两端。预制菜可以解决从田间地头到餐桌的一条龙服务,换话句话说就是没有中间商赚差价。优质农产品可以带来较高的农业收入,农业收入的提高反过来可以保障农业从业人员的收入。有可观、稳定的收入来源,农村才能留住人,农业才有希望。打通优质农产品与消费端的直接通道,预制菜很好地承担了这个角色。
至于食品安全问题,预制菜采取定点、定量、规模化、标准化生产的模式。定点采购、订单式种植,可以有效解决农产品农残超标和违禁药品使用的问题。预制菜生产加工企业,没人会购买不合格原料。同理,加工企业生产环节能够被监管部门有效监管,食品生产领域也可以解决安全风险的问题。这一优势,应该是保障老百姓餐桌安全的有效渠道。
至于沸沸扬扬的“预制菜进校园”的弊端,说到底还是利益问题。新行业急于求成,选择了一个相对容易进入的市场。但是,忽视了新行业发展初期的管理不足的问题,同时也忽视了人民对儿童健康的关注度要高于其他食品行业,食品行业在普通民众心中的信誉度不高。
再有,就是传统利益结构重置问题,围绕于学校食堂而存在的利益链条早已根深蒂固。预制菜进校园,取代了传统学校食堂。立足于传统学校食堂而存在的蔬菜配送、后勤管理等各方面利益都将受损。传统利益链和新的利益格局相博弈,这是显而易见的利益争端。
马云入局预制菜,背后所代表的是资本对于行业的持续看好。资本逐利的性质不会改变,有利可图的行业才会有资本的聚集。马云入局预制菜的消息已发布,预制菜行业整体股价上涨了。资本家和普通人的差异,除了两者所具备的资本能力不同,剩下的都就是眼光问题。
马云又一次进入了一个新行业,普通人这次选择相信自己,还是选择相信马云呢?或许多年以后,有人依然只剩下错失良机的叹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