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预制菜青岛先表态究竟为啥在学校推广呢?
赞同的会罗列很多高大上的理由,反对的就问:这东西能不能保证孩子们的饮食安全和健康呢,非得先在学校里推行吗?
但是这些菜无疑是有历史原因的,譬如仓储条件不够好,只能把它们做成耐储存的食料,否则就像鱼放臭了一样,扔掉又可惜,于是有了臭鳜鱼这道菜。
对国人而言,烹炒煎炸除了要保证食料新鲜外,更注重的是要那个带着锅气和营养的味道,而这才是最重要的需求。
其实任何食材经过二次加工后,其维生素微量元素等各种营养成分是不是会流失呢?这都是争议的问题。
从市场行为来说,学校分布也是星罗棋布,学校买菜其实也会很好的带动周边商品流通速度,能够聚集人气表现市场活力。
但预制菜来了,这些生态系统就产生破坏了,整个市场链条上的活力也就弱化了,孩子们也不能吃上带着锅气的有本来味道的菜品了。
所以,预制菜带来的问题相当多,是不是要全部推广呢?即便需要,是不是也要先按菜品分类分批实验呢,这都是应该考虑的。
从孩子本身来说,他们算作是特殊群体,以上都不做预案就开始折腾,无论什么理由好像都不应该把他们当成第一受众群体啊。
当然,有些教育主管部门还是想的比较全面一些,譬如青岛市教育局就表示:预制菜现在不用,将来也不会用。
但是,推广预制菜到底是出于什么原因非得这样做?是不是利弊都考虑清楚了?是不是能够加强营养提高孩子们的身体素质呢,类似的这些预期数据是不是需要公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