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叔蜀:预制菜肴产业链解析
中国是一个餐饮文化大国,八大菜系,煎、炒、烹、炸、卤、爆、溜、拌、腌、烧、焖、蒸、烤、炖、煮、煲、烩等数不清的烹饪方式,无数的地方美食,想要“足不出户”就悉数品尝到,实属不易。而预制菜轻松地解决了这一难题。
“从吃得饱、到吃得好、再到吃得营养便捷,从有啥吃啥、到吃啥有啥、再到啥好吃啥,这个过程就催生了我国预制菜肴的发展。”来自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的张春晖研究员在接受采访时指出,将畜禽、水产、果蔬等食材通过工业化、标准化规范化的加工,生产出来的菜肴类产品,不仅满足了食客们对美食的需求,更是能带动当地的农产品产业链条。
“预制菜一头连着种养殖,一头连着消费,它是典型的一二三产融合的产业。”张春晖研究员介绍说,我国的中式菜肴大约有一万八千多种,用到的食材约有四千多种,优质的食品原料(食材)是预制菜肴最基本的保障,所以它和农业一产的种养殖关系非常密切。
据了解,在我国广东某县,一条鱼在当地零售价格为5元,而做成预制的烤鱼后,售价格涨至30元,不仅帮助当地农产品走向了全国,更能显著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在加工方面,食品加工厂(在其他产品生产线基础上)可以转型升级,进行预制食品的加工,这对于工厂来说,也是一个非常好的产品生产路径。
综合所述,不管从产业的一产,到二产的加工,再到三产的消费,预制菜肴对产业链的各个环节,都提供了非常好的解决方案。对于乡村振兴来说,更有助于当地优质农产品“走出去”并显著地增加农民的收入。所以说预制菜对于一二三产业融合和乡村振兴是一个非常好的抓手。
我国正大力出台各种措施来发展预制菜肴,比如广东省今年出台了“菜十条”,在行业里引起了非常大的反响,山东、河南、江苏这些食品大省都相继出台了支持预制菜肴发展的各种相关政策措施和指导性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