锅圈通过上市聆讯:年营收超70亿元9成来自加盟;单店加盟费23万闭店率3%
10月6日,据港交所消息,锅圈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锅圈”)已通过上市聆讯,并发布了聆讯后的公司资料集,即将登陆港股上市。
最新招股书显示,截至9月26日,锅圈全国门店数量已达9978家。今年前四个月,锅圈实现总收入20.78亿元,毛利率21.1%,净利润1.20亿元。
但在规模按下加速键的同时,锅圈三年间的关店率由0.7%提高到3.0%。今年前四个月,新开门店754家,闭店数量则攀升至132家。
以10月6日正式港股上市的天图投资为例,其通过聆讯的时间是在9月17日。若依此类推,锅圈或有望在10月份实现港股IPO。
据悉,港股IPO包括递表、聆讯、路演、招股、公布配售结果和挂牌等环节。聆讯是公司向监管机构申请上市前必须接受的一道审查程序,监管机构会仔细审核公司的财务状况、经营状况、法律风险等各方面信息,确保公司符合上市要求。
香颂资本董事沈萌向搜狐财经表示,企业合法经营、正常发展,财务指标达到标准,都能在香港交易所上市,但上市的估值和上市后的交易活跃程度,取决于企业的表现和投资者的判断。
据最新招股书,锅圈将自身定位为“一站式在家吃饭餐食产品品牌”,在中国的市场份额为3%,在零售商中排名第一。
资料显示,截至2023年4月30日,锅圈在国内的门店数量达9844家,到9月26日进一步增长至9978家。
招股书显示,2020年-2022年,锅圈营收由29.65亿元提升至71.74亿元,净利润则从-0.43亿元扭亏至2.41亿元,毛利率也由11.1%增长到17.4%。
今年前四个月,锅圈实现总收入20.78亿元,略低于上年同期的21.60亿元。毛利率则进一步提升至21.1%,并录得净利润1.20亿元。
沈萌指出,作为贸易企业,锅圈的毛利率并不低,但是业务壁垒有限,成长性除了规模因素外,没有更多选择。
搜狐财经以加盟为由咨询,锅圈招商经理表示,不含房租水电人工等费用,在县城开店的投资预算为23-25万元。
招商手册显示,前期投资费用包括装修费用6万元、设备费用5万元、店内预算费用0.5万元、品牌使用押金2万元、首次进货8万元以及每年物流服务费2万元,累计23.5万元。
正如官网宣传的“没有经验也能轻松开店”,招商经理表示,锅圈对加盟商没有太大要求,只需预算足够、当地有开店名额即可。
他进一步指出,锅圈县城店以社区为中心,核心社区有3000户居民就可以考虑开店,公司将协助店铺选址。
关于门店毛利率和回本周期,招商经理介绍称,毛利率在30-35%,回本周期大概在12-18个月,主要看门店位置和周边人流量。
在北京开锅圈食汇的李明(化名)表示,“正常的做餐饮毛利可能有50%,我们综合毛利可能只有25%-30%,如果扣下人工和房租等,只剩10%。”他补充道,火锅属于小超市的品类,但是没有小超市的消费频次高,营业额做不上去。
关于人员配备,赵远指出锅圈的开店时间一般为8:00-22:00,至少需要两个人值班,冬天则需要3-4人,还要自己“切肉卷、包蔬菜”。
当被问及减少进货量,赵远表示,锅圈按箱进货,里面有20袋到50袋不等,除非几家分货,否则无法控制进货。
招股书显示,锅圈供应商主要包括食品、原材料、仓储及物流服务等领域,截至2023年4月30日,已与266名食材供应商合作,包括知名品牌如安井及三全等。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认为,锅圈是有资本加持的,属于高速扩张、盲目扩张。事实上,它的整个供应链体系并不完整,不是自控供应链风险很高,未来整体的可持续发展也受到一定质疑。
数据显示,2020-2022年,锅圈关店率由0.7%提高到3.0%,今年前四个月,在新开了754家店的同时,闭店数量攀升至132家。
朱丹蓬认为,锅圈关店数不断增加某种程度上代表其单店质量并不高,所有扩张都是基于公司估值,但估值只是短暂性行为,所以并不看好锅圈的发展。
他表示,自己的门店有10组冰柜,每个月需要用电3000-4000度,以底商电费0.92元/度计算,每月仍需花费3000元;若以商铺1.5元/度的价格计算,电费则升高至5000元左右。
锅圈招商经理解释称,夏天锅圈主要是卖冰激凌、小龙虾、烤肉烤串和预制菜卤味等,冬天则以火锅为主。
他表示,以江西的县城为例,夏季门店日营业额在3000元左右,冬季营业额翻倍。综合下来,一年收入能达到20万元。
招股书中提到,锅圈产品的销量主要依靠加盟商。2020年-2022年,锅圈从加盟店渠道获得的收入分别为29.1亿元、37.3亿元以及64.8亿元,连续三年占比都超过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