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预制菜行业产业链现状及上下游企业优势分析
预制菜指以农、畜、禽、水产品为原料,配以各种辅料,经预加工(如分切、搅拌、腌制、滚揉、成型、调味)而成的成品或半成品。预制菜行业产业链上游为原材料及辅料,主要包括粮食、蔬菜、肉类、食品添加剂等;中游为预制菜种类,主要包括即食食品、即热食品、即配食品等;下游为销售平台,主要包括电商平台、超市商场、农贸市场等。
粮食是预制菜重要原材料,近年来,我国粮食产量较为稳定。根据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粮食产量达66384万吨,2020年我国粮食产量达66949万吨,同比增长0.85%。
随着十四五规划对农产品加工行业的利好推动,我国蔬菜产量持续增加。根据数据显示,我国蔬菜产量由2016年6.74亿吨增至2020年7.49亿吨,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67%;据推测,2021年我国蔬菜产量可达7.82亿吨。
猪牛羊禽肉是预制菜重要原材料,近年来受非洲猪瘟及疫情影响,我国猪肉产量出现明显下跌,猪牛羊禽肉产量呈现下降的趋势。根据数据显示,2020年肉类产量为7639万吨;较2019年同比下降1.54%;预测2021年我国肉类产量将有小幅度回升,产量可达7821.84万吨。
食品添加剂是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学合成或者天然物质。近几年,由于国家对食品添加剂的管理力度加强,我国食品添加剂产量有所下滑。根据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食品添加剂产量达838万吨,2020年我国食品添加剂产量达974万吨,同比增长16.23%;预计2021年我国食品添加剂产量可达1080万吨。
调味品是指在饮食、烹饪和食品加工中广泛应用的,用于调和滋味、气味,并具有去腥、除膻、解腻、增香、增鲜等作用的产品。根据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调味品产量达1627.1万吨,较2019年同比增长13.87%;据推测,2021年我国调味品产量可达1785.4万吨。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2021年中国预制菜行业分析报告-行业调查与市场商机研究》显示,随着生活节奏的加速以及受疫情影响催生的家庭备餐需求等因素,预制菜食品也成为了继外卖后消费者的另一省心选择。根据数据显示,2011年的注册量为1796家,2015年首次突破4000家,2018年首次突破8000家,2020年注册量达到十年之最,全年共新注册1.25万家。
从我国部分省市预制菜企业数量来看,2020年我国山东预制菜企业数量最多,达9246家;其次为河南,相关企业达6894家;我国江苏省预制菜相关企业数量达5369家。
近年来,我国预制菜受到广泛关注,不少新兴预制菜品牌已获得多轮融资,行业处于蓝海之中,发展前景广阔。
经济发展是推动餐饮业发展的源动力,城镇化率不断提高、人均GDP持续增加、居民收入水平上升、消费者外出就餐消费水平提升等因素都在不断推动中国餐饮市场的规模扩张。观研报告网发布的资料显示,2020年我国餐饮业市场规模可达39527亿元,较2019年同比下降15.4%;据推测,2021年我国餐饮业市场规模可达45241亿元。
近几年国内电商行业蓬勃发展,尤其是疫情让电商消费速度井喷式发展。根据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电商交易额达34.81万亿元,2020年我国电商交易额达37.21万亿元,同比增长6.89%;预计2021年我国电商交易额可达40.2万亿元。
“外卖+”开启行业发展新业态一日三餐、生鲜蔬菜、药品杂物等外卖服务如今已覆盖人们生活的多个角落,消费者只需动动手指,各式餐品和日常所需即可送货上门。根据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外卖行业市场规模达6646.2亿元,较2019年同比增长15%;据推测,2021年我国外卖行业市场规模可达7658.6亿元。(TJ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