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面转战“预制菜”前瑞幸董事长这次能否成功?
门店紧邻社区居民楼,主色调为亮眼的橙色,硕大的“舌尖工坊”四字招牌下写着“预制食材 速烹菜”,右下角还标有“超市3.0”字样。
店的面积不大,大概五六十平的样子,墙上“人人轻松当大厨”的标语非常醒目。旁边还挂着六块牌子,上面写满了舌尖工坊的“优势”:
记者是下五点的样子进店的,当时店里有七八个工作人员,有专门负责打包的,也有给顾客讲解介绍的。
这些菜,大部分都配好了食材、配菜、酱料包,顾客买回去只需要放进锅里翻炒一下就能吃,像糖醋里脊、香辣掌中宝、干锅肥肠、水煮牛肉、宫保鸡丁都是这类。
一份350g的宫保鸡丁只要11.9元,而淘宝上,知味观一份250g的宫保鸡丁价格近30元,食康一份270g的宫保鸡丁卖19.8元。
新店开业,全场还打7折,记者探店当天买了干锅肥肠、香辣掌中宝、小龙虾意面、咖喱鸡肉饭、麻辣香锅饭五样产品,只花了56块钱。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舌尖工坊首店才刚开,但是从1月初开始,其加盟广告就已经在朋友圈、抖音等地传播开来。
记者打开其APP,点击“我要开店”版块,上面标示着加盟相关信息,从产品优势到门店类型再到签约流程,都特别详细。
从咖啡到小面,再到如今的预制菜,陆正耀的每一步都踩在了风口上,此次他能依托风口“飞”起来,继而延续创业佳话吗?
预制菜近两年彻底“火”了,在媒体报道、专家预测、企业月入百万的亮眼成绩的推波助澜下,不少餐企摩拳擦掌、跃跃欲试,生怕错过这个风口!
不仅海底捞、西贝、眉州东坡等知名餐企开始布局,就连北京全聚德、上海老饭店、云海肴、同庆楼等老字号都推出了预制菜,还诞生了味知香、三餐有料、麦子妈、珍珠小梅园等专门做预制菜的品牌,其中味知香还成为了行业第一股。
然而,正如职餐网此前曾报道的那样,预制菜看似火爆但市场其实并没有那么大,生意也并没有那么好做。
特别是在C端市场,大部分预制菜因为价格门槛,还无法进入普通家庭的餐桌上,同时在消费习惯上,顾客对预制菜的认可度、接受度也还是不高,再加上有外卖这个“劲敌”在,预制菜要想夺得自己的一席之地,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随着入局者越来越多,各品牌间的厮杀程度也越来越激烈,舌尖工坊在此时加入大战,想站稳脚跟难度非常大。
首先,对于那些喜欢吃自己做的饭、愿意自己下厨的年轻人来讲,预制菜是没有任何吸引力的,在他们看来,这些冻品食材的新鲜程度远比不上菜市场现买的食材。退一步讲,即使工作忙没时间去菜市场,他们还可以在各大生鲜电商平台上买菜。
其次,对于嫌买菜、洗菜、切菜、烹调、洗碗这些程序太繁琐的年轻人来说,买预制菜回去自己还是要加工,用锅翻炒,吃完还是得刷锅刷碗,这个方便程度还不如自热米饭、自热火锅。后两者都不用另外用锅碗,只需要倒入矿泉水等待一会儿就能吃了,吃完还省了刷锅的麻烦。
此外,职餐网记者尝了几样从舌尖工坊买回来的产品发现,无论是小龙虾意面还是麻辣香锅饭,其味道都是中规中矩,远赶不上平日里点的外卖,实在无法激起人复购的欲望。
1月以来,多名舌尖工坊的工作人员开始在朋友圈、抖音等社交平台发布招募合作伙伴的信息,称舌尖工坊是由打造过瑞幸咖啡的团队孵化出来的最新项目,迎合当下最热的预制菜风口,要让消费者“20分钟实现一桌满汉全席”。
舌尖工坊提供5个根据面积区分的门店类型,自10到60平方米不等,同时给出了投资额、年盈利等预估数字。除去门店租金和人工成本,这5个店型的投资金额在3-11万元不等,年盈利在25-75万元不等。
根据“预制菜第一股”味知香的财报,截至2020年12月31日,味知香的加盟店有1117家,销售金额达3.2亿元。折合单店年销售额28.65万元,平均单店每月产出2.39万,按照其披露的40%毛利润计算,月均毛利仅9560元。
而且,目前舌尖工坊尚无生产基地和中央厨房,更像是家门口的冻品超市,模式能否跑得通还未可知。这种情况下开放加盟,很难不让人怀疑它是想依靠加盟模式赚取加盟费,同时获取投资人关注。
当前,预制菜这个火热的赛道,资本助推,餐企扎堆。陆正耀是最擅长资本运作的,此次“闻风而动”也盯上了预制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