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菜行业分析报告:对标巨头产业规模化待提升

1年前预制菜厂家

  城市化推进,催生生活方式变迁,显著特征是家庭用餐频次减少,转而针对社会团餐和外卖的需求增加,团餐和外卖是预制菜应用的重要场景。社会成本居高,倒逼餐饮门店引入预制菜以提升运营效率以及降低成本。餐饮连锁化以产品规模化和标准化作为前提,因而也强化了餐饮业对于预制菜加工和配送的普遍依赖程度。

  根据餐宝典的数据,2021年中国预制菜市场的规模达到3000亿元,预计2022年将突破4000亿元。参照2017至2021年期间上市公司销售收入的增长情况,到2025年中国预制菜市场的规模预计将达到6000至7000亿元,未来三年的年均增长在18%至20%区间。目前预制菜在餐饮业即B端的渗透率仍较低,预制菜在餐饮业的渗透率仍有很大的攀升空间。预制菜在零售市场的发展仍不充分。但是,预制菜对零售市场的渗透逐渐成势:家庭小型化,女性普遍工作,年轻人崇尚“懒宅”等等社会现状,都是预制菜介入个体生活的内驱力。

  广义上的预制菜包括预制面点、预制(火锅)食材和预制菜肴,相关上市公司包括千味央厨、安井食品、海欣食品、惠发食品和味知香。目前预制菜上市公司虽数量不多,但是在产品和渠道方面却有着显著差异,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差异化竞争。

  产业发展有其内在的驱力。生活节奏、做饭成本、新生代独立和经济发展等社会变迁是驱动产业的原始动力。相比城市化的日本,预制菜在国内B、C两端的市场渗透率仍然相当低,市场的边界仍有拓展空间。此外,对标日本巨头,国内几家上市公司的产储规模不是过剩,而是不够充足,目前的能力还不足以整合市场。综上,未来一个阶段,预制菜上市公司有望保持较高的销售增长,并继续保持低毛利、低投入的经营风格。我们给予行业“强于大市”评级,推荐上市公司:味知香(605089)、安井食品(603345)和千味央厨(001215)。

  风险提示:市场竞争激烈;行业处于扩产阶段;行业未来有可能会出现产能过剩的情形。上游价格波动大,而产品提价相对困难。

相关文章

预制菜行业市场调研

  预制菜指的是以农、畜、禽、水产品为原料,配以各类辅料,用现代化标准集中生产,经过分切、搅拌、腌制、成型、调味等环节预加工完成,再采用急速冷冻技术或其他保鲜技术保存的成品或半成品。预制菜...

艾媒咨询|2022-2023年中国预制菜产业发展趋势及商业布局分析报告

  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预制菜市场规模为3459亿元,同比增长19.8%,预计未来中国预制菜市场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2026年预制菜市场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