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菜国家标准制定加速行业规范指日可待
预制菜是各商家推出的年夜饭套餐热销菜品,近期流量较高的预制菜迎来重磅消息。环球网财经消费记者了解到,预制菜国家标准报送稿已经出炉,快的话半年内便会有结果。预制菜国家标准最大的亮点是禁止添加防腐剂,菜品必须冷链运输。分析人士认为,此举将大幅提高行业准入门槛,有助于预制菜行业健康发展。
近年来,预制菜行业发展较快。艾媒咨询发布的《2023-2025年中国预制菜行业运行及投资决策分析报告》显示,2022年我国预制菜市场规模为4196亿元,预计2023年将达5100亿元,并有望在2026年升至万亿元。
最新数据显示,我国现有预制菜相关企业6.27万家。其中山东省现存预制菜相关企业7985家,位居第一。河南省、江苏省分别现存5920家、5580家预制菜相关企业,位居前三。广东省、河北省、安徽省等省紧随其后。从城市来看,深圳现有1787家预制菜相关企业,位居第一。长春、潍坊分别现有1562家、1349家预制菜相关企业,位居二三位。
预制菜以其方便快捷的特点,一方面满足了当代都市人快节奏生活的消费需求。市场上的预制菜种类繁多,包括熟食、熟菜、速冻食品等,满足了不同层次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另一方面预制菜质量、安全、健康等问题同时存在,部分预制菜存在添加剂、防腐剂超标问题,原材料质量问题,包装的环境污染问题等;预制菜还存在长时间的冷冻或防腐剂保鲜影响食材的营养价值和品质等问题。
国家层面非常重视预制菜的发展,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就明确提出“提升净菜、中央厨房等产业标准化和规范化水平。培育发展预制菜产业”。中国烹饪协会会同有关餐饮企业编制了预制菜国家标准,进入审批阶段。
未来,随着国标的出台,能严格规范预制菜企业产品生产,最大限度保障预制菜菜品安全、营养、健康,保障预制菜行业可持续发展。
东兴证券研报指出,目前预制菜C端和B端的比例大约为2:8,其中预制菜在外卖中渗透率较高。从长期来看,预制菜已从B端渐进至C端消费者,从速冻米面扩展至多个品类,同时市场范围也从一线城市拓展到二、三、四线城市,推动行业进入高速发展阶段。据中国连锁餐饮报告预测,2025年预制菜面向普通消费者的C端市场预计将占据近30%的份额,预制菜正逐步走入普通家庭,成为大众的日常选择。预计到2030年预制菜渗透率有望增至15%至20%。面对万亿的市场潜力,随着预制菜国家标准的出台,预制菜龙头企业将逐步扩大规模,引领预制菜行业向更健康的方向发展,行业的集中度将逐步提升,预制菜龙头企业较高速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