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菜产业的“诸城模式”(四)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预制菜产业风口正劲,一头连着万千消费者,一头牵着众多畜禽养殖场和广袤农场。如何在食品安全和产业发展之间找好平衡点?
从田间到“舌尖”,蔬菜直供从种植源头把紧安全关。同样的安全追溯体系在畜禽养殖端也正有序运转。
在山东得利斯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的养殖厂里,刚出生不到两个月的小猪们都要接受一项“小手术”。每一只小猪的耳朵上都要佩戴上一个小小的电子耳标“身份证”,它们在养殖厂的所有生活历程,包括出生信息、免疫信息、用料信息都会详细的记录在上面。
走出养殖厂,走进生产车间。小猪们的电子耳标“身份证”被转换成带有芯片的挂钩标签,并在进入仓库后更换为追溯码标签;猪肉在运输过程中,采用无线射频、GPS、GPRS等先进技术,实时监控运输过程中的路径、温度等信息,建立起从养殖、屠宰、加工到冷链物流配送的全程追踪管理体系;产品进入市场,消费者可以通过终端查询系统,扫码对购买产品生产信息进行全程追溯,实现“从牧场到餐桌”的全程质量监控,保证产品安全品质。
食品安全关乎民生根基,也决定着预制菜产业发展的“上限”。诸城市依托农业产业化优势,引导预制菜加工企业与镇街(区)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专业大户开展深度合作,在全市打造预制菜生态种养基地。通过基地直供的方式,发展订单农业,切实保证预制菜食材可追可溯;鼓励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支持惠发、外贸、得利斯、佳士博、中康、元康等龙头企业先行先试,在省内外建设自营或签约预制菜种养供应基地,加强与国内外头部企业合作,确保原产地优质食材可持续供应,筑牢预制菜生产安全之基。
根据规划,三年内诸城规模以上预制菜生产加工企业将发展到50家;预制菜生产加工能力提高到130万吨 ;年度营业收入到2024年实现160亿元;八大菜系研发取得突破,并在大部分企业实现规模化生产;自营与合作种养基地遍及全省各县市;潍坊、全省、全国市场占有率逐年稳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