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预制菜市场将保持较高的增速增长潜力巨大
最近几年,预制菜概念持续火爆。疫情期间,我国居家餐饮的需求迅速增长。受此影响,多家餐饮企业通过研发预制菜产品、推出预制菜行业供应链解决方案等形式抢占新赛道,积极开拓新型消费模式,而这也成为餐饮企业应对疫情的重要方式之一。值得注意的是,房地产、家电、快递、基建等行业亦掀起一股预制菜跨界浪潮,纷纷尝试跨界经营,这将进一步助力我国预制菜产业转型发展,开启新业态、新模式。
预制菜是以农、畜、水产品为主要原料,配以各种辅料,经预加工而成的预包装成品或半成品菜肴。根据对原料加工的深浅程度及食用的快捷性,预制菜主要分成四类,即配、即烹、即热、即食。
预制菜起源于美国,在20世纪20年代萌芽发展,1964年成熟于日本。与美国、日本等海外国家相比,目前我国预制菜产业的发展尚处于早期。研究发现,海外预制菜的出现与发展均依赖于冷链技术的进步。而我国预制菜市场也在B端资本的加持下后来居上,已从品牌增量期发展到C端快速消费期,未来市场预期仍具上升潜力。
Statista数据显示,2014年至2021年,我国预制菜市场规模从3237.6亿元增长至7203.4亿元,增幅高达122.5%;预计到2022年,我国预制菜市场规模将达到7474.6亿元。其中,2014年到2019年期间,我国预制菜行业进入高增长期,年复合增长率(以下简称“CAGR”)高达12.88%,远超同时期美国与日本。受疫情影响,2020年到2022年期间年预制菜市场的复合增速略有减缓,但总体稳中向好。预计中国预制菜市场将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到2027年预制菜市场规模超万亿元,5年复合增速达8.95%。
Statista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预制菜总消耗量为1234万吨,高于同年美国、日本两国预制菜消耗总量之和。统计发现,2014年到2021年期间,美国、日本预制菜消耗量CAGR分别为0.20%、-1.12%,而我国预制菜消耗量CAGR为7.53%,增速大大优于美国和日本。
从人均消费量来看,2021年我国人均预制菜消费量为8.5千克,较2014年增加61.1%,期间CAGR达7.05%,总体呈上升的态势。但与中国饮食结构较为相似的日本比较,2021年日本的人均预制菜消费量为23.1千克,约是我国的3倍;美国方面,近年来美国的人均预制菜消费量较为平稳,一直保持16千克左右,同样高于我国人均预制菜消费量。总的来说,我国预制菜行业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