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0元婚宴7成是预制菜商家别把消费者当冤大头

1年前预制菜代理

  一场热闹的婚礼结束后,杭州新郎郑亮却怎么也开心不起来。只因前来参加婚礼的发小说的一句“都是预制菜,还不如回农村办,新鲜又实惠”。

  辛辛苦苦筹备了几个月,换来发小这样一句评价,郑亮十分郁闷。郑亮的发小,从事餐饮行业已有六七年,对酒席菜品的道道摸得很是透彻,他和郑亮算了一下,每一桌近6000元,除了几样海鲜和时蔬,其他基本都是网上可以买到的预制菜,蒸一蒸,摆个盘就能上桌,性价比的确不够高。据悉,同样的菜单商家给出的报价是1196元。

  婚礼是人生大事,没人不希望自己有个完美的婚礼,尤其酒店的档次高低、饭菜是不是高端可口,都是评价一个婚礼的重要因素。找的酒店是当地知名的,宴席定的也是最贵的一档,然而却被亲朋好友吐槽钱花得不值,7成都是预制菜,搁谁都会郁闷。

  这两年预制菜可以说在中餐市场带来了新赛道、新商机,快手、味道好还不会翻车,很多不太会做饭的年轻人很喜欢买预制菜,放在家里作为不时之需。只要能保证食品安全,大部分人也能接受外卖和一些连锁餐饮店使用预制菜,毕竟一些小饭店的成本在那。

  有报告就曾指出,在某外卖平台上,一份售价17.5元的卤肉饭,商家在使用预制菜前的净利润为0.5元,使用后的净利润则能达到3元。

  然而,如果是下馆子时吃到了预制菜,很多人根本就接受不了。吃中餐炒菜讲究一个锅气,哪怕普通消费者分辨不出来,讲究的食客也会用脚投票。

  消费者在饭店就餐的溢价里,一部分就包含了大厨的厨艺,结果你告诉我端上桌的这盘菜,后厨唯一做的就是打开料理包,放到锅里热了热,跟九块九包邮、流水线做出来的大锅饭无异,那我为何要来饭店里花这钱?

  说到底,预制菜能如此“能打”,也是因为满足了现代人快节奏生活的诉求,一些饭店使用预制菜原本无可厚非——当然前提是要让消费者提前知情。

  有的消费者就提意见了,用预制菜可以,那至少别把广告做得好像是新鲜现做的样子,也把菜品价格调整到预制菜的价格。

  中国消费者协会早就点名预制菜,菜品标识不详细,外卖、堂食中使用预制菜未告知,消费者知情权、选择权受到损害。

  然而现实是,很少有餐厅会主动告诉消费者,端上桌的其实是预制菜。别说主动说,哪怕是被消费者质疑,也会极力否认,如此一来,食客更加气愤难平。

  需要承认的是,不管多少人不喜欢,预制菜在未来各种各样的就餐场景里,恐怕都会大行其道。而要在餐厅盈利和消费者满意之间取得一个平衡,其实也并不困难,只要餐厅能标注出来哪些菜是预制菜,哪些是大厨炒菜,提供差异化服务,吃不吃、花多少钱吃,让消费者自主选择。

  如果继续不把消费者的诉求当回事,面对的很有可能是消费者用脚投票。这不管对于整个餐饮行业的长远发展,还是个体餐饮品牌,都不是什么好事。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贵还是便宜?预制菜的关键问题

  抛开部分网店销售的9.9元包邮佛跳墙等价格极低产品,绝大多数正规品牌的预制菜定价都不低。知味观、安井这些头部品牌销售的家宴套餐,售价都在200元以上;京东、天猫等电商平台推出的梅城盐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