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菜被“爆炒”出万亿市场下一个十年究竟怎么吃?
预制菜,是指通过企业标准化流水作业,对菜品原料进行加工包装,消费者购买后再通过加热或者蒸炒的方式即可食用的便捷化菜品。近几年预制菜市场被“炒”火热,迅速出圈,更是各大资本追捧的对象。
根据Choice金融终端数据显示,A股预制菜概念股目前共有48家,通过近期27家披露2022年业绩预告中,预增的公司有5家,扭亏为盈的公司有5家,减亏的公司有5家。经营情况向好的公司占比过半。同时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预制菜市场规模达4196亿元,同比增长21.3%,预计到2026年预制菜市场规模将达10720亿元,预制菜有望成为下一个万亿市场。在近期的媒体报道以及其他公开资料显示,预制菜无论是在春节期间的消费表现还是C端市场中,均出现了供不应求的良好表现。预制菜正以超过预期的速度抢占消费者饭桌。
宏观经济利好,餐饮连锁化进程加快。相较预制菜市场成熟且渗透率高达60%以上的西方国家,中国预制菜仍以不足20%的渗透率处于初级阶段,虽然中国菜肴的烹饪相对西方牛排的等烹饪方式繁琐且复杂,但在宏观经济利好的国内市场,技术突破以及城镇化、餐饮连锁化进程不断加快,相信预制菜在中国市场的发展才刚刚起步。
中央厨房全方位布局,加速预制菜市场渗透进程。国内多地政策利好中央厨房的建设,在预制菜核心的生产环节中,通过集约化采购加工,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制作成本。据不完全统计,外卖餐饮店采用预制菜后,原料成本上涨约20%,人力成本下降约50%,房租成本下降约25%,营运成本下降约25%,综合成本下降5%-7%。近十年,外卖市场规模年均复合增长率为 46%,占比餐饮行业的比重从已超过17%。而预制菜能够极大地缩短制餐时间,且能做到口味统一,可以批量复制实现预制菜大规模扩张。
中式快餐文化与快节奏生活方式相匹配。近几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作节奏的逐渐加快,时间愈显珍贵,由西方快餐引导下的中式快餐文化高速发展,深受白领及“懒”人一族的青睐。预制菜的低消费、快出餐、种类丰富的特性能够满足普通消费者的基本饮食需求,实现了快速且健康的双重诉求,同时高度匹配社会的快节奏生活。
摆在预制菜面前的第一道挑战便是中餐种类繁多,“八大菜系”,鲁菜、川菜、粤菜、苏菜、闽菜、浙菜、湘菜、徽菜,每一菜系都影响着不同地域的饮食文化,因此预制菜统一的菜肴难以满足众口难调的消费者需求,细分市场的深耕和传统菜肴的秘方依然制约着预制菜行业的发展。
中央厨房的集约化,虽然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生产成本,但是对运输成本和运输方式也提出了高标准的挑战。预制菜对企业供应链的跨地区的运输能力要求颇高,既要实现原材料的跨区域调配,又要实现预制菜的冷链运输,因此在预制菜的运输环节中如何高标准运输和降低成本成为更高的挑战。
资本的强势入局,行业的盲目扩张,标准化未能实现统一,数量庞大的恶性竞争中,导致行业鱼龙混杂,未能实现合理的资源调配和良性竞争。
相信,预制菜,在各大品牌的场景营销中,在建立高效坚固的品牌壁垒后,随着持续的品牌输出,预制菜市场定将快速渗透国内市场,真正决定着,下一个十年,我们究竟怎么吃。
十年品牌靠营销,百年品牌靠质量。 以文化赋予品牌内涵,以质量铸就品牌高度! 品牌营销十余载,看品牌发展变幻莫测, 以市井心态,书写品牌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