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需求”而为——预制菜
2022年伊始,预制菜一跃成为零售业“新晋流量”。从资本市场和消费者市场来看,预制菜似乎已经有了风口的“排面”。
从上游生产端到下游销售端,目前市场运营预制菜的企业从细分领域来看,主要有专业预制菜企业、速冻食品企业、传统餐企和电商平台四大类。而入局并加码预制菜赛道的企业主要集中在传统餐企和电商平台。
对于生鲜电商平台而言,预制菜目前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增长空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持续烧钱不盈利的生存问题。除了生鲜电商,传统餐企作为广受疫情影响的行业之一,餐企们入局预制菜是其探索餐饮与零售融合,在疫情常态化背景下的转型升级的一个新突破口。而“一人食”和“懒宅经济”的兴起进一步催化了预制菜在需求端的消费认知,这也是电商平台和餐企们盯上预制菜的直接原因。
根据艾媒咨询《2021年中国预制菜行业分析报告》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预制菜市场规模预计为3459亿元,2023年将达到5156亿元。若未来中国预制菜市场增速保持稳定在20%,则在2027年预制菜市场规模将突破万亿。
由此来看,目前我国的预制菜市场正处于成长期,行业渗透率还将持续扩大。除了巨大的市场潜力外,餐饮制造业的工业化、国家对食品安全监管的严格化以及冷链物流储存和配送技术的成熟等三大客观条件都会共同推动整个预制菜行业的整体发展。可以合理推测的是,预制菜市场在未来几年内势必持续有红利可吃。
从微观上讲,从2021年底到2022年初,预制菜的市场销量大涨主要在于春节和疫情的这样的特殊时间节点为其提供了爆发契机。各大电商平台在此基础上加大预制菜的推广与营销力度,也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预制菜风口上的一台台“鼓风机”。
预制菜未来行业规模高增,方便快捷的特点符合消费趋势、春节和疫情双重影响引爆市场…我们在看到预制菜行业未来长期发展逻辑以及爆火原因的同时,理应也该看到预制菜的行业痛点。
首先是价格波动问题。由于预制菜受上游原材料价格波动影响大,导致预制菜售价存在不确定性。另外由于在销售端总总体占比较小,预制菜在价格上并无优势。
其次是同质化竞争问题。随着市场进入企业的纷纷涌入,预制菜市场难免陷入同质化竞争中。从传统餐企入局预制菜的方向来看,主要是自热食品、半成品、螺蛳粉等简易初级类预制菜。而电商平台售卖的预制菜在品类上也并不丰富,上架的基本都是一些南北通吃的爆款菜品。比方小龙虾、酸菜鱼、糖醋里脊等备受年轻人喜爱的菜品。因此,要想在预制菜市场有长足发展,如何做好产品差异化是其必须要思考的问题。
最后是行业标准化问题。目前预制菜行业整体处于发展初期,行业集中度低、以中小规模企业为主的行业现状决定了其目前行业标准还难以实现统一化。
痛点即是突破点,不管是在多方因素共同作用下还是基于其自身的品类优势,预制菜的确是赢得了资本市场和消费者的双重青睐。但归根结底,围绕着消费者需求的商业逻辑才是零售业的“真风口”。支撑预制菜火爆的基础与内核便是满足新的消费场景下消费者需求。
回归到零售本质,某一品类或商品如果围绕“人”的核心消费需求,是必然会成为爆品的。风靡创投圈飞猪理论的本质在于顺势而为,套用在零售圈,便是顺“需求”而为。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