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B端加持C端势头迅猛!安井“冻品先生”快速激活预制菜市场!
2022年以来,预制菜市场赛道火爆,入局者众多,而安井食品作为速冻食品行业“老大哥”式存在,在预制菜市场新动作不断。安井食品做预制菜品类有哪些优势?近日,国海证券发布了产业研究报告,从预制菜产业着手,就安井食品的优势进行深度分析。
预制菜产业市场前景一片向好,保守预测行业复合增速15%,至2026年规模超4000亿元预制菜行业在B端降本增效以及C端消费习惯变革的推动下,有望迎来快速发展。其中以安井食品,味知香等企业为代表的预制菜供应商将有望成为餐饮半成品供应平台商,目前仍处于渗透率初期,未来仍可能加速成长。2026年保守预测预制菜行业规模有望达4291亿元,2021-2026年CAGR达到15%。按照2019年中国社零餐饮4.67万亿元收入规模,假设目前餐饮端预制菜使用渗透率在20%左右计算,得到2021年B+C端预制菜行业规模为2102亿元。
未来按照餐饮2021-2026年收入CAGR为5%,餐饮端渗透率提升至30%,保守预计2026年预制菜行业4291亿元,其中B端规模3219亿元,C端规模1287亿元。按此计算,2021-2026年预制菜行业规模CAGR为15%,B端规模CAGR为14%,C端规模CAGR为25%。
从B端来看,餐饮行业竞争激烈,降本提效需求持续提升。随着门店租金和人力成本持续提升,使用预制食材能够有效降低后厨面积、减少后厨员工,从而降低成本。根据中国饭店业协会数据,使用预制菜的餐厅相比传统餐厅,在原材料上投入占比高5pct,但是人力成本以及能源成本得到有效下降,净利率可高出近7pct。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的数据显示,国内已有超过74%的连锁餐饮企业自建了中央厨房,配送预制菜至门店制作,其中头部连锁餐饮企业预制菜使用比例已经较高,真功夫、吉野家、西贝、小南国等企业预制菜食用占比高达80%以上。同时,一些小B端餐饮没有足够能力自建中央厨房,也会有较大的外购半成品需求。
从C端来看,顺应年轻消费需求趋势,便捷又美味的追求驱动C端预制菜发展。近些年我国家庭规模不断收缩,1990年“1-2人户”家庭占比仅18.1%,到2018年“1-2人户”家庭占比上升了26.9pct至45.0%。同时,女性逐步走入职场,年轻人做饭技能退化,再加上工作压力的不断增加,在做饭上的时间和精力投入较少(通常买菜+做饭需要30分钟-2小时以上不等)。在美团研究院的消费者做饭技能调查中,完全不会做饭的消费者占比超33%,会做饭但没条件的消费者占比达14%。大部分C端预制菜仅需按照说明书下锅简单烹饪,5-15分钟的时间即可食用。
从目前市场发展类型来看,预制菜可以参考速冻食品品类的发展特点,国海证券认为,可包容性强、口味群众基础大的品类更容易诞生具备规模大的单品。同时,产品附加值与差异化程度高、满足C端消费人群需求的品类具备更强的盈利能力,例如:成品菜类、调理肉片类。
1)可包容性强:通常这类产品深加工程度不高,留给终端更多操作的空间,且原材料的分子结构基本未改变,更大程度地满足了最终菜品的新鲜口感。
2)口味群众基础大,菜品还原度高。将复杂、个性化口味的预制菜实现工业化还原,是考验市场反应速度以及菜品的研发还原能力的关键。
3)产品附加值高。如2020年春雪的生鲜类产品毛利率仅9%,而深加工后的调理品毛利率达19%。
5)C端产品盈利能力高于B端。面向C端的产品通常以小包装为主,同时C端消费者对于预制食材的价格敏感性弱于专业性较强的B端客户,C端的盈利能力较强。如味知香主要面向C端消费者,牛肉类预制菜毛利率可达到31.4%,居行业内领先水平。目前由于C端渗透率很低,前期需要投放较多费用以培育消费者,未来随消费者习惯的养成,规模效应得以进一步提升,净利率水平有望有效提升。
从预制菜渠道布局来看,餐饮渠道的应用场景多,量大;而家庭市场更注重营销,盈利能力强。下游最大的需求来自餐饮行业,占比为80%,其他为家庭消费渠道。
餐饮渠道:细分渠道侧重点各异,应用场景多。其中小B端、外卖等渠道特点突出:对价格的敏感性最高,擅长打造标品、具备规模化优势的企业更容易突破小B类餐饮客户。其次小B端对于产品的口味、口感同样具有较高的要求,通常更偏好适用性较强的预制半成品,较强的产品力也是保持渠道粘性的关键。由于小B类餐饮单次采购量小、订单杂且频率高,因此需要构建较健全的经销网络来服务客户。目前预制菜的经销商发展还不够成熟,这也考验公司的渠道开拓、维护实力。
从盈利能力方面考虑,这类渠道对价格的敏感性高,毛利不高,同时经销网络的构建、终端的开拓、维护费用等前期投入较大,而一旦经销商培育成熟后,起量最快。连锁餐饮(小吃快餐类):考验综合服务能力、规模化生产能力。对于半成品的诉求很高,更偏向于定制化产品,或者是预加工程度不深的标准化产品。连锁餐饮会对供应商渠道服务能力、规模化生产能力等进行综合考量。从盈利能力方面考虑,连锁餐饮易守难攻,一旦攻克后就能形成比较稳定的供应,量大但增速较稳定。定制产品毛利比较高,营销费用很少,属于毛利可观、利润较高的渠道,但下游话语权相对较高,受限会比较多。
家庭消费渠道:高盈利、高费用,侧重品牌营销与爆品打造与餐饮渠道不同的是:1)家庭消费渠道的消费群体通常是生活节奏快、对做饭方便快捷要求更高、偏好尝新消费的一二线年轻人。据美团研究院数据,购买预制菜的消费者中1、2线%。选择购买预制菜的理由多是“节省时间”、“美味”。因此更偏好与小包装型、产品附加值较高、更方便快捷的产品,家庭端预制菜毛利率较高,产品可创新空间大。2)家庭消费者对品牌、价格等有一定敏感性,需要较持续地投入广宣费用,开展地面促销等活动。3)由于C端预制菜仍处于导入期,产品品类多、品牌各异,未产生较突出的全国化品牌,家庭端也需要打造爆品以加深消费者的印象,提升品牌知名度。
安井的主要优势渠道在小B端,多年来培育了一大批经验丰富的经销商,同时近几年公司C端发力势头较强劲。目前部分经销商同时兼顾“安井”+“冻品先生”两个品牌,而预制菜与传统速冻食品的渠道仍有一定区隔。对此公司对冻品先生的渠道打造进行了明晰的规划,协助经销商自建预制菜渠道:
1)协助经销商向平台商转型。公司目前向冻品先生经销商导入SAAS平台工具“快消通”,打造区域平台商。
2)升级原有经销商门店,品牌形象集中推广。公司升级部分原有经销商门店,并推出加盟模式,0加盟费,进行装修补贴等,门店主要设立在农贸市场,加强品牌宣传和产品展示。3)简化与升级连锁模式,采用专柜导入模式提前布局快手菜终端,奠定全国化推广基础。公司与经销商一起投放冰柜费用设立快手菜专柜,帮助二批商拓展市场,相比门店模式前期投入更低、放量速度更快。冰柜投放一方面集中在原有农批市场(老柜升级+新柜导入),并协助终端老板进行品类管理。
另一方面集中在KA卖场、BC商超中,通过较高密度并统一形象的专柜、以及集中陈列的方式,加强C端品牌记忆点,形成良好复购。截至目前公司已累计投放冰柜近1万家,2022年有望突破1.5万家。
此外,安井食品深耕速冻食品行业多年,拥有成熟的经销渠道网络,对市场需求反应敏锐,规模优势领先行业,擅长打造大单品,因此我们认为安井食品更有可能成为全国化龙头,将单品势能发挥到极致。
1)渠道优势:成熟的经销网络基础,与原有渠道良好协同。公司具备遍布全国的速冻食品销售渠道,尤其在农批、KA/BC超市等渠道具备先发优势。公司拥有高效的销售团队(2000+人),并具有战斗力强大的“贴身服务”体系,现有安井经销商团队也愿意跟随安井一起探索预制菜行业发展机会。
2)产品优势:公司在火锅料、米面大单品打造和弯道超车上积累了多年的制造经验,在提升预制菜产品品质,把控食品安全等方面可以进行快速嫁接。对目前刚刚开始发展起来的预制菜行业有望形成降维打击。公司擅长采取“产地研”模式,结合当地市场需求,快速反应并研发适销对路的产品。目前公司在“快手菜1.0”基础上正逐步推出“快手菜2.0”、“快手菜3.0”系列新品,逐步向盈利能力更强的C端发力,叠加未来自产比例的提升,盈利能力还有较大的挖潜空间。
3)战略聚焦,资源倾斜。公司现已将预制菜摆到与原有主业相同的战略地位,提出“双剑合璧,三路并进”的营销定位,沉淀下来多个潜在大单品,如免浆鱼片、藕盒、天妇罗鱼虾以及水发类火锅周边产品、酸菜鱼等。公司于2022年募资57亿元投入速冻火锅料、速冻面米、速冻预制菜等新建项目,并投资10亿元建设洪湖预制菜生产基地,而目前其他预制菜企业的资产规模还较小,尚未有能与公司资金投入规模比肩的预制菜企业。公司新建项目预计将拥有超20万吨预制菜年产能,未来公司一旦通过OEM模式探索到潜力大单品,即可迅速转为自产模式,充分发挥规模优势实现迅速放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