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润下滑、股价下跌“中国包子第一股”如何走出发展困境?
股票每股报收15.80元,下跌2.69%。相较于历史最高点55.93元/股(2020年),股价已经下跌超过七成。
业内人士认为,当前食品领域市场竞争加剧,外卖服务、便利店挤压市场份额,巴比食品创新升级和迭代速度无法及时匹配消费需求,导致经营业绩下滑。
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16.30亿元,同比增长6.8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15亿元,同比下降3.1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1.78亿元,同比下降3.44%;基本每股收益为0.85元/股。
对于净利润同比下降的原因,公司解释称,是由于股权激励费用在内的人工成本增长和新增产能的折旧费用增加略快于收入增速。
2022年,巴比食品也出现同样下滑的情况。2022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5.25亿元,同比增长10.88%,归母净利润2.22亿元,同比下降29.19%。
对于利润下滑的原因,公告写到,公司通过天津君正投资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间接持有东鹏饮料股份产生的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同比减少所致。
公开资料显示,巴比食品是一家“连锁门店销售为主,团体供餐销售为辅”的中式面点速冻食品制造企业。公司产品可以分为面米系列产品、馅料系列产品以及外部采购系列产品,形成了“蒸制面点和馅料系列产品为主,水煮面点系列、烘烤面点系列等产品为辅”的产品矩阵。
根据天眼查,公司持股集中,实控人为创始人刘会平、丁仕梅夫妇,其中刘会平总持股比例45.74%,丁仕梅总持股比例7.61%。
今年以来,公司股价整体出现下滑趋势。截至今日收盘,每股报15.80元。相较于去年最后一个交易日的股价(21.48元/股),下跌26.44%。
当时,公开发行股票6200万股,发行价格12.72元/股,新股募集资金总额78864万元,发行后总股本24800万股。
同年11月3日,公司股价来到历史最高点——每股55.93元。相对于此,当前股价已经下跌超过七成。
艾媒咨询CEO张毅告诉大河财立方记者,当前公司股价表现无疑会让投资者非常失望,说明巴比食品在筹备上市之时或已经透支了自身的能力,但在可持续发展方向上没有找到出路。因此会出现经营上增收不增利、股价持续下跌的情况。
巴比食品未直接回复,仅表示“关于股份回购事项,公司将在充分考虑各位投资者意见的基础上,立足于股东利益最大化的角度,结合资本市场情况、自身发展战略、资金需求等各方面因素综合评估并谨慎决策,具体请以公司公告为准”。
对此,巴比食品回应,主要原因是早餐市场供给侧的竞争日趋激烈,早餐供给者绝对值数量快速增加,消费者的早餐品牌选择、购买渠道日益丰富多样,使得早餐市场日益多元化、市场份额分配平均化。
一是区域过于集中,而消费者对于早餐难以形成长期复购的习惯,而更倾向于变换口味。因此,产品和需求适配上存在一定的问题。二是企业缺乏在全国市场的拓展能力。三是在市场拓展的过程中,成本控制存在一定的问题,导致利润出现下滑的情况。
他建议,巴比可以首先加大对预制食品的投入,结合线上的销售渠道,在短期内寻求突破。其次,面向全国范围内的加盟店进行适当的扩张。最后是对于品类的创新,不局限于早餐,应针对消费者的适用场景开发爆款产品。
“巴比食品在整个品类的竞争中并没有太大的优势,其产品的创新升级和迭代速度跟不上消费升级的速度。”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在接受大河财立方记者采访时表示,作为早餐店,巴比食品失去了很多消费红利,市场需求被外卖服务和24小时便利店抢走,导致巴比食品2023年整体数据表现并不理想。此外,巴比食品的全国化拓展并不充分,主要集中在华东地区,这也是其业绩不佳的原因之一。
“未来,巴比食品需要通过全国化运营,并对产品矩阵进行创新、升级、迭代和完善,这是其突破发展瓶颈的关键所在。”朱丹蓬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