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菜行业深度报告之赛道篇:把握预制菜黄金周期两头的投资机会
预制菜投资1、分品类加总法:(1)调理肉制品:预计市场规模约1800亿,主要驱动在于口味还原度背后的预处理技术。目前主要玩家为农业型企业,如圣农、正大、龙大肉食等,优势主要在于原料掌控和成本优势。(2)料理包:预计规模500亿,主要驱动在于外卖市场飞速发展,中餐标准化,线上化带动。目前主要玩家以专业料理包厂商为主,根据新食材数据,蒸烩煮、嘉乐、新美香等品牌销售额合计已超20亿元,圣农等农业企业亦有布局。料理包市场门槛不高,充分竞争,渠道和成本是主要竞争要素。(3)酒店菜:预计规模200~300亿,主要驱动在于下游反向定制和厂商研发水平的提高。主要目前主要玩家有专业的预制食材厂商,如聪厨、佳宴食品、绿进食品等,以及大型餐饮企业的自建央厨,如王家渡、利口福等。行业具备一定的进入门槛,而盈利能力一般也较强,研发实力是核心竞争要素。(4)C端预制菜:预计规模500~600亿,主要驱动在于消费者对预制菜认知和接受度提升。玩家既有深耕农贸市场多年的传统预制菜厂家,如味知香、好得睐等,也有依靠直播带货引爆的新入局者,如珍味小梅园、麦子妈等,叮咚买菜、盒马鲜生等新零售平台亦凭借自身供应链优势强势入局。C端易功难守,品牌营销是核心竞争要素。
2、分渠道加总法:(1)连锁餐饮:预计2030年连锁餐饮预制菜销售规模460亿,21-30年CAGR17%。主要增长逻辑在于连锁化+预制化的双重替代。(2)非连锁餐饮:预计2030年非连锁餐饮预制菜销售规模5408亿,21-30年CAGR13%,主要增长逻辑在于成本压力倒逼与在线年CAGR17%。主要增长逻辑在于由“内食”、“外食”向“中食”过度。
3、行业增长驱动:(1)C端需求驱动:疫情完成天然消费者教育;人口结构变化推进专业化社会分工;人均可支配收入提高;便利的渠道提高C端预制菜的可得性;(2)B端需求驱动:餐饮企业普遍面临的人力、房租、原料压力是最直接的催化;连锁餐饮和在线外卖的发展对标准化提出更高要求;(3)供给端驱动:资本大量入场,企业大规模扩产,支撑行业扩容。
二、预制菜商业模式:1、产品是预制菜竞争关键,产品竞争力主要体现在:(1)定位:即产品与市场匹配度如何,能否有效解决客户痛点;(2)综合体验:产品易用性、口味还原度等;(3)可扩展性:单一品类预制菜的加工深度和口味的普适性;统一架构具备实现采购、生产、销售的协同的潜力。
2、根据各玩家的主营品类以及服务的客户类型,将预制菜玩家划分为6大类:综合品类、大B客户型;综合品类、小b客户型;综合品类、零售客户型;垂直品类、大B客户型;垂直品类、小b客户型;垂直品类、零售客户型。(1)2大B:客户开发难度越高,维护成本越低,利润空间更大握预制菜黄金周期两头的投资机会,只有差异化的产品和供应链能取得最高点收益。团餐渠道适用综合品类,社会餐饮适用垂直品类。订单留存率是关键指标。(2)2小b:对接广大大众餐饮,渠道覆盖的深度和广度构成核心竞争力。垂直品类、小b客户型在中国更具备可行性。渠道利润是关键指标,主要由买卖价差(+返利)、渠道渗透力、搭售能力等构成。(3)2C:对SKU数、使用效率预制菜行业深度报告之赛道篇:把、营销要求更高。C端需要为流量付出更高价格,货架和营销是核心资源。门店模式和新零售模式具备较低的获客成本,并且可以有效解决仓储物流痛点。门店模式关注同店,新零售模式关注自有品牌占比。
投资建议:把握预制菜黄金周期两头的投资机会,优选切入品类和商业模式,高筑墙,缓称王。预制菜当下处在加速渗透的黄金周期,是在外部环境不确定性较大的情况下兼备进攻和防守属性的好赛道。回顾复调、预调鸡尾酒等新赛道,品类导入期的高成长性将吸引大量资本和竞争者涌入,导致短期竞争趋于白热化,经过调整期后回归健康发展,龙头最终胜出。因此,建议优选品类和商业模式俱佳的企业,把握品类导入期和行业整合期的投资机会。
风险提示:主要原材料价格波动的风险;市场竞争加剧风险;行业规模测算偏差风险;研究报告使用的公开资料可能存在信息滞后或更新不及时的风险。预制菜行业深度报告之赛道篇:把握预制菜黄金周期两头的投资机会,本站所有文章均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删除,敬请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