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研选中国预制菜正处于蓝海!机构建议关注预制菜相关公司
预制菜代加工工厂时代的发展改变着人们的消费方式与饮食习惯,既追求营养健康又要便捷省事的需求不断攀升,让预制菜产业成为炙手可热的餐饮细分赛道。2023年,预制菜首次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助推预制菜产业迈上新台阶。预制菜市场发展空间广阔,3年CAGR为26%。预制菜B端持续放量,C端稳步兴起。机构认为国内预制菜渗透率仅为10%-15%,而美国、日本预制菜渗透率已达60%以上,中国预制菜正处于蓝海阶段, 行业集中度亟待提升, 预计2030年渗透率增至15%-20%。机构建议关注知名度高的预制菜的餐饮公司。
餐饮供应链无论从短期还是中长期维度来看,不仅具备高景气,也符合中长期的产业趋势。而在下游连锁化率不断提升的背景下,上游供应链各环节的专业化分工有望强化,预计会带来上游景气度的提升。
火锅行业由于具备易标准化、高自由度和社交功能而广受消费者青睐,高于中餐行业整体增速。速冻火锅料具有休闲食品属性,受益于便利店的高速扩张,需求或进一步增长。速冻火锅料竞争格局较为分散,未来市占率有望加速提升。
社会效率的不断升级有望带来速冻行业的快速生长。其中,速冻火锅料赛道景气度高,集中度有望提升;预制菜行业供需双增,市场不断扩容,未来规模可期。餐饮渠道是未来速冻企业重点聚焦赛道,B端的竞争更多的是专业化分工的竞争。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数据显示,预制菜销售渠道85%以上集中于B端。对餐饮企业而言,一方面使用预制菜能够降低高昂的租金和人力成本,提升餐厅整体坪效、提高食品出品效率; 另一方面,使用标准化的预制菜能够确保味道、品质的稳定和统一。中国连锁经营协会数据显示,疫情期间90%以上餐饮企业发力零售产品,其中91.6%企业出售半成品和预包装食品。
从发达国家发展历程来看,半成品市场发展较早,目前已经较为成熟,2020年,美国/日本市场规模已达454/236亿美元,2017年日本速冻食品消费中调理半成品占比已达到66.4%,已成为餐食消费产品中的绝对主力。而我国速冻食品市场主要产品仍以水饺!机构建议关注预制菜相关公司、汤圆等米面类产品为主,主要企业包括三全、思念等,品类较为单一,2019年我国餐饮食材规模约1.4-1.6万亿元。从行业驱动因素来看,随着经济发展、消费升级、生活节奏加快、外卖团餐兴起、冷链运输机构研选中国预制菜正处于蓝海、大数据等多因素叠加发展,我国预制菜行业供需增长,市场迅速扩容。长期来看,随着我国预制菜行业占比达到60%以上,有望实现3万亿元以上规模,未来存有较大发展空间。
冷冻烘焙技术将产品使用周期大幅度延长,大大缩减下游门店工序。因此,冷冻烘焙食品较预包装产品和现烤产品具有显著优势。相较海外,我国冷冻烘焙使用率仍有提升空间,具有较大市场潜力。
冷冻烘焙食品较预包装产品和现烤产品具有显著优势。冷冻烘焙食品的出现综合了预包装产品和现烤产品的优点,并弥补了其不足。
一方面,冷冻烘焙食品具备预包装产品的部分优点,通过中央工厂进行规模化和标准化生产,具备更好的食品安全保障、更强的质量控制能力、更高的生产效率,从而产品的稳定性更高,食品安全风险更低。
同时,冷冻烘焙食品的保质期较长,但与预包装食品不同,冷冻烘焙食品通过冷冻储存方式保证产品质量,不添加防腐剂,较预包装产品更健康,安全性更高。
冷冻烘焙具有显著优势,在我国市场空间大。以美国为例,1949年只有3%的面包店使用冷冻烘焙食品,到1961年就快速增加到39%。根据艾媒咨询数据,2022年我国烘焙行业市场规模2853亿元,预计2025年可达到3518亿元。假设至2025年我国冷冻烘焙食品的使用可以达到美国1961年的应用比例39%,则届时我国冷冻烘焙食品市场规模可达到1372亿元。
我国复合调味品行业目前处于高速增长,且渗透率处于低位,短期来行业加速扩容、渗透率稳步提升拉动复调市场的持续增长,未来前景广阔,B端和C端有望共促行业快增。行业仍具备成长空间,2030年复合调味品市场有望达4000亿元。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测算,预计2030年复合调味品市场有望达4000亿元,2021年复合调味品市场规模仅1588亿元,具备较大的提升空间。
机构认为国内预制菜渗透率仅为10%-15%,而美国、日本预制菜渗透率已达60%以上,中国预制菜正处于蓝海阶段, 行业集中度亟待提升, 预计2030年渗透率增至15%-20%。机构研选中国预制菜正处于蓝海!机构建议关注预制菜相关公司,本站所有文章均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删除,敬请谅解。